黄锦辉:加力催谷新产业 开拓经济增长点-紫荆网

黄锦辉:加力催谷新产业 开拓经济增长点

日期:2025-07-22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黄锦辉

行政长官李家超将于9月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现展开公众咨询。在全球化竞争加剧时刻,香港须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积极开拓新能源、海洋经济及艺术科技3大新兴产业,以巩固国际竞争力,培育可持续经济增长点。

香港在多项国际排名中表现卓越,包括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的《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在全球6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在英国金融智库Z/Yen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香港全球排名第3;亦是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在IMD《2023年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中,香港数码竞争力在亚太区排第4、全球排第10;

港府应以身作则 推动新能源

另外,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之百强科技集群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2位。

在全球经济动荡及不明朗的因素之下,香港应该好好利用这些优势,进行经济改革,推动新型经济发展。就此,笔者向特首提出以下建议:

俄乌战争等地缘冲突导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香港目前仍高度依赖石化燃料,能源结构缺乏韧性。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第十五个五年能源发展将进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期。有预测指出,中国未来将进入“油、气、氢、电”四元共存的能源新时代。

特区政府应以身作则,在公共建筑广泛安装太阳能板,并逐步将公务车队转为氢能驱动,带动私营市场跟进。笔者去年提出的“南大屿氢能生态走廊”构想,正是一个具前瞻性的试点方案--透过海水制氢、供氢站等基建,打造集生产、储存、应用于一体的氢能社区。此外,新发展区规划应预留空间,兼容多元能源方案,为绿色转型奠定基础。政府亦应带头推动公共建筑及公用车辆转用新能源,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益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香港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经济活动仍局限于传统渔业。反观深圳大鹏新区,正积极建设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及海洋博物馆,目标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香港应加强与大湾区合作,共同开发海洋经济新领域。

加强与粤合作 打造“蓝色经济”

首先,可推动“海域型国家公园”计划,整合香港地质公园与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在保育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及科研项目。例如,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圈生物多样性极高,可联合深圳开展海洋生物医药、深海探测技术等研究,打造“粤港蓝色粮仓”。

其次,香港应积极参与现代化养殖技术研发,推动高附加值水产养殖、高经济物种的规模化养殖,并结合冷链物流技术,拓展高端海鲜市场。

在数码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香港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却缺乏系统性的产业支持,导致许多优秀创作难以商业化、国际化

建立IP孵化平台是关键第一步。政府可整合电影资料馆、文学馆等资源,开放历史影像、音效、文献等素材,供艺术家二次创作。例如本地6只大熊猫的形象极具标志性,若能开放相关版权,可激发大量创意内容。

培育本土IP助创新 合作推广

其次,IP孵化平台应定期遴选优秀作品,并为优秀作品提供资金补助及市场推广支援。政府部门更可与获奖IP合作,透过吉祥物联名宣传政策,既提升政策传播效果,亦为创作者提供曝光机会。

AI与版权保护亦需同步跟进。随着生成式AI普及,作品版权归属问题日益复杂。建议研究“区块链时间戳认证”技术,推出“AI内容认证”,确保AI生成作品的版权归属;并由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设立快速争议处理机制,确保创作者权益。此外,中小学应加入“数码创作伦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及版权意识。

新能源、海洋经济与艺术科技,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更能为香港开拓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今年施政报告中,应该明确订立发展蓝图。

香港的竞争力从来在于“灵活求变”,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今天,唯有敢于创新、积极拥抱新兴产业,才能确保香港的长期繁荣与国际地位。

【知识库】“南大屿氢能生态走廊”构想

•绿氢制造: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转化为绿氢,沿海岸设置制氢及加氢站。

•氢能交通:引入氢能穿梭巴士、接驳船及无人机,打造海陆空零碳运输系统。

•低空经济:利用无人机运送物资至石鼓洲等小岛,支援露营活动及山林搜救。

•便民设施:设置氢能供电的照明系统、WiFi、饮料机、洗手间等,提升游客体验。

•社区参与:当地居民与商户普遍支持绿色能源,期望借此振兴经济。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