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7月10日举办“何永祥岭南派画展暨学生作品赏析”开幕典礼,首次公开展出由岭南派著名画家、香港书画艺术导师协会会长及岭南大学岭南派中国画高级导师何永祥与20位不同学科背景的岭大学生共同创作的大型画作《岭南春色》,以及其约40件艺术作品。
据了解,参与创作的学生在进入画班前,大多没有接触过中国画。此番在导师何永祥的悉心教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习,他们不仅掌握了岭南派的诸多创作技法,更生发出对传统国画艺术的由衷喜爱。学生的创作表现亦让何永祥倍感欣慰,他表示,今次师生合作画并非一个单元性的静止活动,而是一个承传的流动,一个时光的流动,“同学的参与令我感觉到,他们是确认了岭南画派承传的意义及价值。”
大型画作《岭南春色》
岭大近年不断强化美育,以推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及传承中华文化,在2023-24年度更获得岭南教育机构资助,展开“岭.艺”中华文化推广及传承计划,透过大型推广活动及学习成果展览,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历程,展现中华文化艺术的多元风貌。今次的师生画展便是该系列实践活动的又一硕果。
师生共创大型画作《岭南春色》,作为展览重头戏被展陈在最醒目位置。该幅作品长宽约1米 x 1.9米,以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景观为题材,透过生动的笔触和色彩,描述大自然的活力,展现出大地回春的意境。而20位不同学科背景的岭大学生在何永祥的指引下,各自负责绘制其一部分,有人专画花朵,有人专画绿竹、有人专画雀鸟……配合可谓亲密无间,为完成画作各显其能。学生们的笔墨将岭南画派的传统技法与创新精神融合,呈现岭南艺术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同时推广岭南画派扎根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精神。
展览现场的何永祥个人画作
岭南四季各具风情,拣选春天携学生共绘春色,全因何永祥被这一班年轻人的青春朝气所打动。“我看大家好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是好灿烂。”他表示,在课堂里自己和学生的关系相处得不错,喜欢听他们问问题,“我又喜欢轻松开下玩笑这样,所以他们没压力的。”发起合作呼吁后,何永祥收到学生的积极响应,纷纷踊跃参与,待共创者集结就绪后,创作便正式开始。
诚然,短期内要完成一幅高质素的多人合作画并非易事。作画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技巧掌握得熟练些,便很快搞掂,有的学生稍慢些,何永祥就在一旁帮忙指引。“整个创作过程令我好开心。有难度,但不难去冲破的。”他并盛赞岭大开设岭南派中国画班难能可贵,而自己在此任教,更愿意倾尽所能,将所识全部教授予同学听。
何永祥
岭南画派自高奇峰一代数位祖师始创,后诞门中宗师赵少昂,再由赵少昂师传三代门人何永祥,时至今日,何永祥再将岭南派技法传至一众岭大学生,是为将“承传”二字勾勒圆满。
岭大翻译、跨文化研究及企业传讯课程二年级生郭颖瑶在《岭南春色》的创作中负责画竹。谈及创作灵感,她表示到自己作画时纸上还没有花,颜色尚且只是黑白,“所以我觉得有个绿竹的话,有一些颜色加进去,整幅画作会比较立体。”此外,更因了解到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所以最终选择绿竹来做自己的题材。
郭颖瑶分享,自己虽会使用水彩和油画进行创作,但此次是她第一次接触中国画,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何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逐渐投入其中,开始欣赏岭南画派融合中西的独特风格,既有中国水墨的神韵,也融入西方色彩的元素。今次参与创作亦让我学会更细致地观察自然界,例如鸟类的姿态与神情等,提升我自由创作的能力。何老师鼓励我们发挥个人风格,从构图到色彩运用,每一笔都能展现出我们对作品的用心与想像。”
何永祥(左)与郭颖瑶在画展现场合影
何永祥岭南派画展暨学生作品赏析
日期及时间:
7月11日至19日(周日休馆) 中午12时至下午5时
地点:
九龙博物馆道38号西九文化区M+大楼13楼「岭大@西九龙」
免费参观(市民需于参观日期前最少3个工作日经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