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呈祥
近日,田华、王心刚、张良、陶玉玲、肖桂云、潘虹、宋晓英、陈道明等8位电影艺术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数十年来从事电影工作的情况和体会,表达为推动电影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电影工作者及文艺工作者读后激动不已,深受教益,感悟良多。
一是深刻体悟到党对电影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电影艺术家的尊重爱护。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顾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电影史上电影艺术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及其在银幕上创造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培根铸魂,给几代中国观众以宝贵的精神营养和审美享受。
这里,有《白毛女》《党的女儿》《董存瑞》《柳堡的故事》《开国大典》《人到中年》《烛光里的微笑》……
这启示我们:必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继承发扬党所领导的中华民族优秀的电影传统,敬畏中国电影史上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历史,犹如长江、黄河之水,有源有流。只有珍视源和优秀传统,才能守好正;也只有发展流和勇于进取,才能创好新。
守正创新,是文化艺术继承发展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颠覆经典、抛弃传统,一味东施效颦、盲目西化的做法,都不足为训,必须引以为戒。
二是深切领悟到今天我们广大电影工作者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新征途上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崇德尚艺,与时俱进,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这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关键,便在学习、领悟、践行好习近平文化思想。
三是真切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奋进方向和实践路径,卓有成效地坚持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环境。
文化强国的建设和高质量的文艺创作,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本身就是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的重要举措。

广大文艺工作者,理应自觉提高学养、涵养、素养,加强理论修养、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向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学习,尊重和爱护人民褒扬的杰出人才,严于律己,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作生态环境,以不负党的厚望、人民的厚望、时代的厚望。

(作者系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