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科课程框架更新 利跨科做好国安教育-紫荆网

21科课程框架更新 利跨科做好国安教育

日期:2025-07-14 来源:文汇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教育局「国家安全教育资源网页」发放相关学与教资源,包括最新增加的「香港修例风波真相」网站连结

透过课程推行国家安全教育是学校应有之责,特区政府教育局今年5月底启动香港国安教育课程框架的更新工作,至10日向全港学校发通告,宣布进一步更新21个科目的《科目课程框架》,涉及3个学习领域,以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育局指出,更新的课程框架可为教师提供更清晰和全面的指引,学校可按校情、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不同科目的国安教育课程框架作整体规划,通过全校参与,跨科协作,于校内透过相关科目,以及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推动国家安全教育。

香港第一轮的《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于2021年公布,至今年5月底,教育局率先更新整体的课程框架,包括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突出“大安全”概念,并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行。当时亦更新了首批的6个《科目课程框架》,涉及中文、英文、数学、艺术及体育5个学习领域。

涉3学习领域与公民科

局方10日宣布再更新21个《科目课程框架》,其中5科属于科学教育学习领域,包括科学科(小一至小六),科学科(中一至中三),生物科,化学科,物理科;另6科为科技教育学习领域,分别是科技教育学习领域课程,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科,设计与应用科技科,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科,资讯及通讯科技科,科技与生活科;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的科目有9个,包括小学人文科,中国历史科,公民、经济与社会科,地理科,历史科,宗教教育科,经济科,伦理与宗教科,旅游与款待科;余下则为未有包括在第一轮国安教育科目框架的高中公民科。

推动学生达至“知、情、行”护国安

根据高中公民科框架,该科旨在让学生透过学习关于香港、国家及当代世界的课题,建立广阔的知识基础,培养国民身份认同,拓阔世界视野,并在学习过程当中明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框架并强调,公民科课程致力推动学生达至“知、情、行”的学习成果,“知”是认识国情与国家成就、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涵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情”是增强国家观念与培养爱国情操;“行”则要将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转化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

2025/2026学年开始推行小学科学科及小学人文科,同样是今次更新框架的新科目。前者框架指出,初小阶段时可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带出国安教育的学习,例如通过与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相关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同时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培养其国民身份认同。

高小阶段可通过资料搜集、小组讨论、专题学习等不同方式,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与科学科相关的国家安全教育学习元素,例如在教授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课题时,加强学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亦可以让学生了解航天科技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太空安全。

小学人文科框架指,该科藉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家庭、社会和国家所担当的角色及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建立国家安全的知识和价值观,包括国家观念、国民身份认同、守法观念、权利与义务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爱国爱港爱家的未来主人翁;亦会透过有趣故事、日常生活课题,增加学生对国家象征、历史、中华民族和文化,以及国家发展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其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例如了解大熊猫的故事,明白保护生态环境,对国家发展十分重要;透过认识如修建万里长城的历史故事,明白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应有的责任。

中史科的框架分初中及高中两部分。初中课程使学生整全了解中国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民族发展概况及社会文化面貌,可让学生清楚理解国家被列强侵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香港遭英国强占;及后国家克服困难,自立自强,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奋进历程,强化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高中课程则可培养学生对政治安全及文化安全等国家安全领域的进一步认识,透过列强的入侵、抗日战争、改革开放及对外关系等事件,认识近代以来中国面对列强入侵,历经艰辛,建立独立自主国家的经历,帮助学生建立整全的国家观念。

来源:文汇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但红玲 校对:黄沛臻 监制:廖国良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