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7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经济总量预计突破14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五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他解释说,这个增量相当于中国排名前三的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实现三级跳
郑栅洁介绍,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实现从110万亿到140万亿的连续跨越。
“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郑栅洁强调,“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前四年仍保持5.5%的平均增速,这样的体量和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堪称奇迹。”
“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从民生福祉看,“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成果,正在实打实地转化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大国担当方面,中国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在产业、交通、就业、民生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效,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成为共建共享典范。
中国坚定履行“双碳”承诺,单位GDP能耗四年降11.6%,减碳11亿吨。同时,中国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以超大规模的市场和超强的制造能力,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提供“中国锚点”。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至今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超过了“十三五”期间的总额。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1/7的税收,创造了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