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连振海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有件顶级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臂,它是国家一级文物,我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国宝中的国宝,出土之初,竟然被讹传为假文物,还引起外国学者的质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顶级文物出土之初遭质疑
原来,这与这件文物镶嵌的几个字有关。“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短短的八个字,竟然出现了“五星”、“东方”、“中国”。“五星”让人联想到了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东方”、“中国”,都是时下流行的词语,而且还是“利中国”,这可是距今近两千年的文物,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所以,有些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质疑,觉得这是人为造假出来的宣传品。

这个时候,除了中国考古队拿出现场照片等铁证之外,一起参加现场考古的日本考古队也给予了明确的答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就是中日联合考古队现场挖掘出来的文物,不是造假!日方考古人员的证实,也就打消了质疑的声音。
中日联合考古队的惊天之喜
尼雅遗址位于新疆和田的民丰县,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的故址。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密切往来。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管辖,其中也包括精绝国,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
1995年10月,中国日本联合考古队在尼雅遗址意外挖掘到了一座两人合葬古墓。其中一具尸体的右臂上绑着一个色彩鲜艳的织锦,织锦上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一发现令考古队员们异常惊喜和兴奋。经专家鉴定,这是精绝国王墓,这件织锦的年代是东汉中后期,距今两千年左右,代表了汉代丝绸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该护臂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色彩绚烂,纹样诡秘,它套在精绝国王手臂上,和弓箭等一起埋入坟墓中。专家认为,这应该是中原王朝的馈赠。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被认为是由蜀锦匠人专门为汉朝皇家织造,最终却出现在新疆地区的汉代墓葬中,表明古代精绝国和汉王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吉祥语
据新疆文物考古专家介绍,“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东方”是我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及中原,是一个地理概念。
在汉代,“五星同聚”被认为是非常吉利的天象。五星聚合一处天象出现的概率甚少,具有重要的意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指的是这么吉祥的天象对于中国地区的军国大事有利。
由此可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蜀地织锦护臂,是东汉皇帝赐给精绝国国王的国礼。当时的精绝国国王过世后,将这一珍贵国礼带进了自己的坟墓里。因新疆乾燥少雨的独特气候,我们才能在千年之后一睹其风采。这也是迄今为止在新疆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带有“中国”字样的文物。
2002年,这件国宝中的国宝被列入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它见证了我国治理和统辖西域、开发建设西域的历史。一锦千年,它是我国民族交融史最有力的实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