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达根:香港赋能,破局出海——打造科技企业全球化新支点-紫荆网

邱达根:香港赋能,破局出海——打造科技企业全球化新支点

日期:2025-07-07 来源: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邱达根

一、香港助力企业出海的五大核心优势

作为长期服务于出海企业的立法会代表,我观察到内地企业“不出海就出局”的理念强烈。香港在支持企业,特别是估值在十亿至百亿级的某省或某领域的“隐形冠军”科技企业出海方面,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1.标准化与国际认证

香港拥有成熟的国际标准体系,如ISO、HKIE(香港工程师学会)等标准,工程师熟悉欧美制度,能帮助企业达到国际认可的规范要求。

以一家内地无人驾驶巴士企业为例,其于2020年来香港,初期因香港严谨的文件流程(三年累计三万页英文工程文件)感到不适应。但正是这套流程使其产品在安全性和合规性上达到国际最高标准。在香港机场从测试到成功运行70多辆无人车后,该企业迅速进入新加坡、西班牙等国际市场,在海外售价可达百万元,远高于内地价格(30万元)。目前,该企业在海外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最近,我也协助一家内地酒店送货机器人龙头企业(占据70%市场份额)进入香港市场。我们帮助其利用香港的标准体系,帮助其产品实现标准化并提升价值,为后续出海奠定基础。

在医药/生命科技领域,香港的药品和医药器械由国际顶尖专业医生独立评审,其审批结果在国际技术和标准上具有高度认可度。医院管理局执行委员会不会影响专业判断。

在电子零部件、AI等新兴领域, 香港正积极推动数据隐私保护、版权条例修订等工作,推动新兴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以满足未来科技发展的合规需求。

2.资金募集便利化

当前私募市场低迷,内地“隐形冠军”科技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香港已大幅降低股市上市门槛、缩短审批时间表。今年以来已有众多估值40亿至100亿元的内地科技企业在港成功上市,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募集出海发展资金。

3.国际人才枢纽

香港是海外人才和国际人才回流的首选地之一。企业正积极吸纳全球顶尖人才,例如华为香港研究院近年来员工人数从200人增至近千人,高校也在大力引进海外师资。

4.国际招商平台

香港作为国际枢纽,能有效连接内地企业与全球资本。今年5月,特首和我带领30多家内地科技企业赴中东开展招商推广,成效显著。中东大型主权基金非常熟悉中国市场,如科威特KIA是世界第五大的主权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1万亿美元;卡塔尔主权基金QIA规模达5000亿美元。但他们更倾向投资于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科技企业,而非通过私募股权方式直接投资内地科技企业。香港为国际资本投资中国科技提供了熟悉、便利且合规的通道。

5.全方位出海服务体系

香港具备提供系统化出海服务的能力。我们去年在香港举办了“一带一路”软件博览会,成功组织百余家内地软件企业参展,包括很多华为生态企业,并邀请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企业参展,帮助缺乏独立出海能力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二、 内地科技企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过去十年(约2011-2020年)内地私募市场资金大量涌入,导致一些本不该获得资金的企业获得融资,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造成“内卷”。由于太多资金涌入,太多企业为维持生存或争取下一轮融资,在市场上进行低价竞争,扰乱了正常经济逻辑。部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即使市场占有率很高达到60%,也因行业内恶性竞争而难以盈利。在此情况下,经历激烈市场竞争“卷”出来的优秀企业,其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不同于早期腾讯、阿里等通过收购方式拓展海外,当前这些企业更应利用香港优势,主动出海、开拓全球市场、寻求合理利润。

然而,要推动科技企业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初创市场,可能不需要像之前投那么多企业也可以投出世界冠军。当前私募股权市场正经历从“流动性极多”到“流动性极少”的剧烈调整。在中美人工智能博弈的背景下,去年美国人工智能公司通过私募融资1090亿美元,而内地AI公司仅通过私募融资90亿美元。下一步要赢得人工智能竞赛,需要更多资金流入私募市场。为此,香港也将进一步降低股市上市门槛,希望吸引像AI这样有高增长潜力的企业到香港募资发展。

我不敢说是不是优势,内地科技企业就在于卷,很多企业卷出来的冠军肯定是世界领先的。我看见的好处是现在很多软件企业正在尝试替代一些海外企业,技术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越某些欧美企业,当然有一些领域还是要加把劲。资金市场的调配使得市场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情况,早期风险投资面临困境,内地和香港皆然。我们在技术上追求领先,但如果缺乏早期资金投入,就没有下一波技术的领先。

归根结底,核心在于科技发展(如电动车、光伏、AI)早期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而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不足。过去我们并没有把所有的钱都投到最有效的团队,反而制造了 “卷”的局面,所以要从根源上思考:未来如何将资金有效配置给最有效率的企业?

三、香港政府角色的战略转变

政府“有形之手”的参与边界是核心课题,如何把钱投给最有效的团队,帮助有关投资者找到最好的项目。过去,部分政府引导基金和省市基金受地方KPI驱动,未能完全遵循市场效率和专业判断。 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风投市场虽也有政府支持,如特斯拉早期靠金融部的5亿美元资金发展起来,但主要依靠成熟的私人资本生态推动科创发展。应更多依赖专业投资者(基金/经理)筛选项目,政府应在营造环境、支持关键领域上下功夫,避免过度干预微观选择。

这几年,香港政府角色发生了明显转变,正努力在 “积极有为”与“避免过度干预”之间寻找平衡。过去,香港政府与企业保持距离,行业政策设计多采取“开菜单式”,符合条件即可申请资金,不主动挑选特定行业或企业(Pick Winner)。本届政府提出“投资未来”方向,发布了产业蓝图,明确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技、数字经济(含稳定币)、高端制造等香港有潜力赋能和推动的领域,在选定领域内,提供“土地、人才、资金、政策”四大核心要素支持,即“4个领域X 4大支持”。

政府不能做得过多,否则就会影响私人市场的自身发展。近期香港政府开始推出母基金,委托专业基金经理管理并投资于选定领域的项目。旨在结合政府战略导向与市场专业判断,避免像过去政府“开菜单式”政策一样将好企业拒之门外。政策关键在于如何在“集中资源发展重点产业”与“避免过度干预、挤压私人市场空间”之间取得平衡。需要警惕新领域(如稳定币)的过热与泡沫风险,确保政策引导市场进行有价值的探索。

(作者系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蓝皓源 校对:杨晨 监制:张晶晶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