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林: 中华传统文化引领我的人生之路、创业之路-紫荆网

沈慧林: 中华传统文化引领我的人生之路、创业之路

日期:2025-06-17 来源:紫荆养生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记者:您在香港出生长大,又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段经历如何塑造了您的价值观?您认为中西文化在您身上产生了怎样的碰撞与融合?

沈慧林:我在香港出生、长大,我觉得香港对我的栽培就是中西合璧。从小,我的祖父会讲历史故事给我听,我父亲很热爱中华文化,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收藏近现代的木雕、牌匾了。然后父亲还培养我集邮,在中华文化方面栽培我的兴趣。同时在香港也有很多西方特色的文化培养了我的国际视野。我在香港的英文中学读书,对英文学习比较重视。因为香港的中学教育品质高,学生更容易被国际名牌大学录取。我本科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及经济专业,硕士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应用及经济管理专业。在留学过程中,我享受到了香港带给我的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栽培。

中西文化在我身上其实有很多是可以共融的。我们东方文化博大精深,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自己一直在不停地学习。西方文化很多哲学思想,其实和东方文化有一些观点很相似。比如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希腊的斯多葛主义,就有一些可以共融的理论观点。当然我觉得我从东方文化学到更多的做人价值观,然后从西方文化更多学到的是应用,包括在现代社会如何有效率地去做好一些工作。我在康奈尔大学念书的时候,上语言谈判课的时候,教授传授很多的知识来自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可见西方文化也学很多我们的东方文化。

记者:您提到常用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辅助经营决策,能否分享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帮助您解决企业管理的难题?

沈慧林:我做手表也是命运的安排。我父亲在杭州投资了一个手表厂,这个厂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那时候有1000多个员工。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写了一篇关于管理手表厂题材的论文,主要研究手表厂工人的生产力跟教育水准有没有关联。在收集资料中知道这家工厂拥有一项叫陀飞轮的技术。因为从小对手工艺很热爱,我觉得这个陀飞轮真的是太厉害了,几百个零件加一千多道工序,才可以做出一个陀飞轮。毕业后在选择职业时,我由于从小对工匠的热爱、家庭的栽培、价值观的塑造,以及中华文化的薰陶,就选择自己创业做一个手表品牌,而没有选择去做金融。通过创办手表品牌,让我学习了很多,包括在创业方面要用更宏观的视野去做,将自己的创业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就可以实现内循环、外循环双向循环。

我们做了很多联名款手表,这些手表体现出很多中西合璧的元素,成为香港的特色品牌。比如说体现东方文化的手表,有些生肖系列,就是用我父亲收藏的木雕做主题,包括佛学的,有一些《心经》的元素等。然后体现西方文化的,我们也拿到一些国际IP,如华纳兄弟的蝙蝠侠、超人和钢铁侠;还有跟一些国际球星合作,包括和周星驰也有合作。这些设计理念都是香港给了我一个中西合璧的世界之窗和展示舞台。所以我觉得我从创业中学到了中华文化的海纳百川、相容并包。

我在十几年创业过程中,首先以中华文化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精神要求自己,使我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做每件事情都会很拼。我记得在疫情前的时候,我的睡眠品质不好,因为太多的情绪妄念,后来我通过佛学学会了舍得。舍得是什么?比如说在放弃有些东西的同时,会让你得到更多。我开始懂得有一些事情、一些执念要放下,就不要有太多执念影响自己的情绪,尽力活在当下,这样反而让我更投入、更有能量地去做好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包括企业和社会工作。其次,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给我最大的影响是饮水思源。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人活在感恩之中,做任何事情就会充满正能量。我很感恩每一个机会,以及社会各界友人对我的支持帮助。他们帮助我坚定了信念,增强了使命感,激励我继续坚持创业之路。

记者: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个人修身养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您如何平衡中华传统文化薰陶与现代生活方式?

沈慧林:我觉得学习很重要,就不能停于学习,我觉得学习好像电脑一样,有软件跟硬件。硬件就是知识或者方法技能的提升,软件就是自己的内涵和修养。我自己很喜爱看书,不过真的是太忙了,现在很少有时间静下心看书,于是我就看视频,比如现在的小红书里面很多频道会精要地介绍我们国家特别是香港的最佳畅销书籍,包括很多中西医、哲学相关书籍,分享在一个20分钟至一个小时的视频里。在听的过程中,我发现太多的知识没办法完全吸收,于是我每天会重复听几本重要书籍的介绍,每天都要强化吸收一遍,再好好品味,和品茶一样,这样就可以把它好好地掌握并应用起来。比如我听了《微习惯》这本书的介绍,可以让我身心保持健康。因为如果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有时候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压力,但是如果养成小小的微习惯,把一个习惯拆成简单容易达成的小目标,这样无论工作多忙,我们都可以坚持下去,时间久了我们就可以深化那个习惯。这也是我现在每天做的一个功课,有意识地建立自己内外身心修养的微习惯,保持看书、听书或看视频,日常进行冥想,做好内观,保持一颗饮水思源的心和活在当下的心态。

沈慧林本人

记者:作为家族企业接班人,您如何看待家族传承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您计划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企业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沈慧林:孝道是儒家文化中很重要的思想。我与父亲相处过程中,首先该做的就是尊重并孝顺长辈。我认为作为一个家族企业的二代,愿意将这份事业踏踏实实地传承并创新发展下去,就是尽了一个很大的孝道。我在跟我父亲沟通过程中,我给予他充分的尊重。我现在的企业发展方向和我父亲第一代做工厂有所不同,现在我是做品牌。对于第一代传统工业家来说,如果第二代既可以将产业成功延续下去又可以成功做出品牌,他们是很欣慰的。但是最大挑战是,所有生意运营模式是相反的,比如说做工厂模式,父亲会告诫我要尽量保持低调;但是做品牌模式,需要增加我们产品的曝光度和品牌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我们的品牌,所以就这一点而言,我们父子会有比较大的思想冲击,需要较多沟通,让彼此都能够了解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做品牌宣传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我觉得上一代人需要给下一代人适当的试错空间,允许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能有一定自由度进行决策和执行,在可容纳的风险范围内犯一点儿错,交点儿学费,这样今后可以吸取经验,执行更多任务。在这方面,我父亲给了我很大自由度,让我在一个大的框架里自由发挥。

记者:您认为企业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您个人或企业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计划和行动?

沈慧林: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会进行较多的社会参与,比如说我有定期赞助支持一些中华文化活动,包括中小学生书画比赛并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有时候我给学生设定一个主题,让他们设计创作一些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画作。同时,我会担任评审,包括我的团队也会作为导师跟不同的学生分享一些关于中华文化对于自我成长的启示,同时我也会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给学生一些帮助和建议。我觉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是可以同步进行的,也是塑造我们品牌很重要的一步,我们每年会将营业额的一部分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我觉得施比受更有福气,所以我很乐意做慈善。

记者:您希望将企业带向何方?对年轻一代有什么建议?

沈慧林:在企业未来发展方面,我觉得首先要把品牌做得越来越有影响力,品牌的商业版图可以遍布世界各地。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手表品牌,万希泉这个品牌的本意是「万众希望的源泉」,旨在让中华文化为全球顾客带来希望,所以我很想打开不同的市场,让世界各地更多喜爱手工的朋友热爱我们这个融合现代制表工艺和东方传统文化的手表民族品牌。所以我们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希望将来可以突破现有的技术,去提升产品品质。未来我个人也将借助品牌赋予我的身份,在爱国爱港的舞台包括政协青年会、商会等方面发挥价值、贡献社会。至于年轻一代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觉得需要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领他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我的家国情怀这么浓烈呢?原因之一就是我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小说里的故事都有历史背景,又非常精彩、引人入胜,所以年轻一代也可以透过这种生动的故事,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帮助培养家国情怀。其次我建议中小学生要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多去内地考察研学,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切身感受和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我觉得年轻一代应多阅读一些有趣的经典的书籍来培养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家国情怀,要尽可能的去争取时间静下心好好阅读,不要浪费中华文化的丰富宝库。

(本刊记者马又清、罗懿采访并整理)

来源:紫荆养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懿 校对:马又清 监制:黎知明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