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主要源自天然的植物、动物或矿物,经加工后可作医药用途,但部分中药外形相似,又没有明显特征,仅靠传统「性状鉴定」(即根据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纹理,及以质地、气味和味道等感官特征来鉴定中药)难以分辨品种。
以皮类中药为例,这类中药来自植物的枝、干及根,外形相近,切制成饮片的过程亦会破坏皮孔或凸起物等表皮特征,进一步增加鉴定的难度。
例如,用于祛风除湿及补益肝肾的五加皮,与具祛风湿及强筋骨功效的香加皮,两者均呈不规则卷筒状及具灰棕色外表面,外形十分相似。由于香加皮具毒性,若混淆使用,可能会危害健康。
有见及此,卫生署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展开了「香港常见皮类中药饮片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项目,结合传统性状鉴定与现代显微技术,建立一套简便而准确的鉴定方法,协助业界鉴定中药正品,以推动中药材安全使用。
自80年代起,中药业界已将显微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透过显微镜观察样品的组织、细胞和内含物等特征以进行鉴定。随着便携式显微镜的普及,检测中心亦开发了「简易粉末显微鉴定」方法,透过较易入门的粉末显微技术,让使用者无需专业训练,利用便携式显微镜和基本工具,即可按照简单步骤和对照图进行鉴定。

「简易粉末显微鉴定」方法
有关研究成果已以专论的形式发布,并已建立检索系统,图文并茂列出药材用作鉴定的关键性状特征及「简易粉末显微鉴定」下稳定可见的特征,让用家快速查找对应的饮片,如合欢皮饮片的性状特征是具皮孔、层片状断面,显微镜下可见草酸钙方晶及晶鞘纤维。

以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的双轨技术鉴定皮类中药饮片,既可保留性状鉴定应用性强、快捷便利的优点,亦可透过显微鉴定提升鉴定的准确性。业界在采购和日常药材配发中若能采用这套鉴定方法,可减低错购药材的风险,保障市民购买的中药质量与用药安全。
检测中心已于今年1月发布「香港常见皮类中药饮片的性状及显微鉴定」首阶段成果,涵盖五加皮、香加皮、合欢皮、秦皮及地骨皮5个专论研究,并制作短片示范简易粉末显微鉴别流程。
如欲了解相关研究,可浏览卫生署中医药规管办公室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