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五题:培训人工智能人才-紫荆网

立法会十五题:培训人工智能人才

日期:2025-05-15 来源:教育局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以下是五月十四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仲尼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的书面答复:
 
问题:
 
国家主席于去年九月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会后颁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规划纲要》),指导未来十年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在《规划纲要》的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及紧密对接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背景下,政府如何进一步深化“官产学研”结合,促进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创新动力,以提升香港在大湾区科技创新生态中的竞争力;
 
(二)鉴于有意见认为,应用科学大学(应科大)在香港配合《规划纲要》中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上担任重要角色,政府如何进一步明确应科大的自身定位,协助应科大发挥其独特优势,以培养出更多适合大湾区产业需求的应用型科技人才;
 
(三)政府计划如何协助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领域上,增加研发开支和人才培养力度,使香港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层面上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作出贡献;及
 
(四)有否研究,政府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STEAM(即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教育(尤其是针对人工智能),包括教授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数据处理方法及跨学科知识,以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对接大湾区发展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
 
答复:
 
主席:
 
扎实推进教育和科技发展,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和补充人才和人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腾飞,为建立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提供坚实的支撑。早前国家公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就此,政府已成立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扩大衔接连贯,制订政策推动育才、汇才、科技协同发展,同时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就陈仲尼议员的提问,教育局和创新科技及工业局的回复如下:
       
(一)为完善创新科技(创科)生态圈,提升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当中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力,政府一直透过不同措施推进“政产学研”协作,多管齐下支持大专院校的研究及发展(研发)成果商品化。例如“创新及科技基金”(“创科基金”)下一百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以配对形式资助有潜质成为成功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将其科研成果转化及商品化,并规定业界赞助为必要条件。此外,“创科基金”会继续向八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的技术转移处提供年度资助,协助大学把创新意念及研发成果开发成新产品或服务。政府成立的研发中心亦一直进行行业主导及切合市场需求的应用研发工作,并透过合约研究或特许授权安排等,将技术转移至业界,把研发成果商品化。同时,政府已推动成立香港新型工业发展联盟,构建“政、产、学、研、投”协作平台推动新型工业化,促进不同企业与机构之间的合作。
 
(二)为有志在专业技术界发展的青年建立康庄大道,达到行行出状元的目标,政府推动成立应用科学大学,并已于二○二四年二月公布成为应用科学大学的条件及相关机制。应用科学大学提供着重培养应用能力、结合理论和实践的职业专才教育(职专教育)课程,包括应用学位课程,亦会与专业技术业界紧密合作,在其他学位课程内融入丰富的实习和职场学习机会,栽培学生的应用能力,与传统学术研究型大学有明确分工。教育局已分别在二○二四年三月及十一月公布香港都会大学及圣方济各大学,通过严谨程序及评审,成功成为香港首两所应用科学大学。
 
政府积极支持应用科学大学按“职学联通、多元发展”的职专教育发展策略,与业界及其他持份者合作,回应不同界别的人力需求,培育更多具备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此,政府已拨款一亿元,支持应用科学大学及职专教育院校在二○二四年十一月成立“应用科学大学联盟”(联盟)。联盟一直积极与支持机构及持份者紧密联系,并已拟订未来的工作计划及策略方向,包括促进联盟会员与超过80个来自不同业界的支持机构合作和联动推广、举行国际性会议,以及加强与国家及海外的应用科学院校交流合作。当中,联盟已计划在年内访问大湾区的职专教育院校,加强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局会继续与联盟紧密合作,支持联盟的工作。
 
(三)加强培育本地创科人才,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结合,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借着教资会资助大学三年期规划工作的契机,政府已就国家及政府目标订出新的策略方针,引领大学在规划过程中配合国家和香港的策略发展及政策优次,当中包括培育人才以应对增长、转型及未来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创新和突破性科技在新时代冒起,我们鼓励大学推行适切的教学框架及新课程,以满足不断转变的社会需求,并加强对教学人员及学生的支持。多所教资会资助大学因应该策略方针在二○二五至二八三年期推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士学位课程,例如香港教育大学的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荣誉理学士及小学数学教育荣誉学士、香港科技大学的工学士(人工智能)及香港大学的文学士及工学学士(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
 
此外,政府一直致力透过不同措施,循基建设施及算力、创新技术研发、培育人才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超算中心)首阶段设施已投入服务,支撑本地的强大算力需求,并提升香港在不同科研及应用领域的研发能力。为鼓励业界善用超算中心的算力资源,政府已推出人工智能资助计划,资助本地院校、研发机构及企业等运用超算中心的算力,推动科研突破;以及进行推广和教育活动等。截至二○二五年四月,数码港已举办了35场推广活动(包括在本地院校举办资讯讲座),吸引超过6 500位参加者。政府亦透过聚焦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技术的“AIR@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及其辖下的研发实验室,培训本地人才及汇聚全球顶尖科研人员。为进一步推动香港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二○二五至二六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研发院),以引导及助力香港人工智能创新研发和产业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上游研发、中下游成果转化及开拓应用场景。我们预期研发院有助汇聚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人才,推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广泛应用,并促进香港与内地(包括大湾区)、海外国家及地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交流。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已于五月九日通过30亿元拨款推行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以吸引涵盖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下的国际顶尖人才来港进行研究,提升本港科研容量。有关计划由教资会资助的本地大学作为申请单位,并将以配对形式向有关院校提供资助,鼓励院校投放资源进行研究,推动跨界别协作和加强人才培训。
 
(四)配合国家教育强国规划方向,紧贴世界发展趋势,为香港创科的发展培育人才,教育局于中小学大力推动STEAM(科学、科技、工程、艺术与数学)教育,进一步推展教育数字化。教育局持续透过更新课程、加强教师培训、给学校提供资源支援、加强与持份者协作等多元策略,促进数字科技融入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解难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教育局在二○二五年初成立数字教育策略发展督导委员会,参考在内地的最新发展及其他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经验,就香港推行数字教育的目标和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更新课程方面,自二○二三/二四学年起,教育局实施“初中人工智能课程单元”,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伦理规范等;同步推出“高小增润编程教育课程单元”,强化运算和创𣂺思维。现时,几乎所有公帑资助学校,已分别于高小和初中推行增润编程和人工智能教育。另一方面,新开设的小学科学科和更新初中科学科,分别于二○二五/二六学年起和二○二七/二八学年起实施,课程均着重探究学习和跨范畴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培训方面,教育局聚焦强师赋能,协助教师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及教学策略。教育局持续为教师举办上述人工智能和编程教育课程单元的培训,涵盖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教学实践、数据安全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应用等,培训以线上与实体形式进行,扩展教师参与和覆盖面。此外,教育局以“AI+科目”模式推动在学与教上应用人工智能,并提供教师培训,例如在初中科学科推出“『智』为学理”计划;又融入数字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元素)于数学科建模活动、视觉艺术科的学与教活动,提升教师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信心和能力。
 
教育局亦为学校提供不同的资源支援。教育局已更新《香港学生资讯素养》学习架构,强化数据安全与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并分别与香港警务处和新闻教育基金协作,推出网络安全及媒体与资讯素养教材,协助学生在使用创新科技时明辨慎思。此外,优质教育基金亦拨备五亿元推出“电子学习配套计划”,支持22个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教育科技相关的项目,涵盖多个学科,并运用创新科技提升学与教效能。截至二○二五年三月底,约400间学校参与,涉及学生人数约31 000人。项目预计成果将于二○二五年中陆续推出,供全港学校订阅及使用。
 
教育局积极推动协作交流,深化与本地、内地及国际协作,与专上院校、创科相关机构举办项目和活动,让学校领导和教师紧贴科学和创科的最新发展,例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举办“STEAM教育领导人员交流研修班”;与数码港合办“创新科技专业培训课程”;教育局与香港教育城携手合作,于本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七日举办“数字教育周”,重点项目包括“学与教博览”,以及联同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和香港理工大学合办人工智能在语文及不同科目的学与教应用国际高峰会及会后工作坊系列,邀请专家分享创科教育(包括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融入教育。
 
教育局会积极配合国家以至全球趋势所需的素养和技能,与各界持份者同心协力,做好中小学基础教育,配合国家提倡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培育未来科创的接班人。

来源:教育局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皓天 校对:但红玲 监制:廖国良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