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何佳霖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根脉中华”特别直播《文化名家走进港澳:越粤和鸣 传承有我》在香港西九戏曲中心举行。节目由总台主持人朱红娜与香港电台第五台主持人晓君共同主持,两位南北主持搭档以“越粤和鸣”为题相得益彰。当香港扬鸣粤剧团的小朋友们率先登场时,他们在表演中展现的娴熟技艺与专注眼神令人惊叹——稚嫩面庞上闪烁的艺术热忱,见证着古老戏曲在新生代手中焕发的生机。
作为香港重要文化地标的西九戏曲中心,其无门设计被西九文化管理局戏曲主管钟珍珍赋予深意:“开放式建筑象征着接纳更多青少年接触传统艺术。”《越粤和鸣 传承有我》的举办,恰与这座连通内地与香港的艺术桥梁理念契合。
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在排练厅的教学互动尤为瞩目。这位以“女小生”形象闻名的艺术家,将越剧“女扮男装”的独特魅力淋漓展现。当她指导“茶馆新星剧团”青年排演《梁祝·十八相送》时,折扇开合的细微动作尽显艺术精髓。“越剧唱腔能表达人物细腻感情”“水袖技法充满美感”,两位学生道出学习心声,而茅威涛对其天赋与专注深感欣慰。近年,茅威涛制作的沉浸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更成破圈范例,证明传统艺术能在当代舞台绽放新彩。
镜头转至展品长廊,粤剧泰斗阮兆辉正以空手演绎斟茶动作,展现“无中生有”的南音神韵。随着他指引观众聚焦华美戏服,将军“大靠”的甲片铿锵与帝王“莽袍”的金纹暗线,皆成为解读粤剧文化的密码。主持人晓君引导学生辨识戏服差异时,阮老不仅详解戏服渊源,更手把手传授《高平关》的唱念做打——那些沉睡在展柜中的百年戏服,此刻因年轻人的触碰重获温度。
从杭州越剧的江南柔韵到香港粤剧的岭南铿锵,艺术家们跨越千里传艺授道。当茅威涛的折扇一开一合传递乾坤精妙,当阮兆辉的南音在维港夜空回荡,西九戏曲中心无门的开放空间,正见证着“戏比天大”的真谛:戏曲传承既需名家身体力行的教导,亦需文化场域搭建的桥梁。那些浸透汗水的戏服翎羽,那些少年眼中跃动的星光,终将汇成传统艺术绵延不绝的根脉长河。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女作家协会会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