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鸣:夏宝龙再次调研澳门的深刻含义-紫荆网

屠海鸣:夏宝龙再次调研澳门的深刻含义

日期:2025-05-13 来源:信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屠海鸣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自5月8日起接连六天在澳门考察调研。夏宝龙向澳门社会广泛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对澳门同胞的亲切问候和真挚关怀,以及中央对澳门新一届特区政府开局良好的充分肯定。

截止12日,夏宝龙已经在澳门调研5天,他分别会见了澳门行政长官岑浩辉,以及特区行政、立法、司法机构主要负责人;与老一辈爱国爱澳代表人士会面交谈,与澳门特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茶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考察了妈阁庙、海事博物馆,并乘船考察澳门海域,到新城C区、大熊猫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澳门多元产业发展用地规划情况;在政府总部与社团代表座谈,了解澳门的基层治理情况;到林则徐纪念馆、冼星海纪念馆、望厦村等地考察,希望澳门用好爱国元素,推展爱国主义教育......

纵观夏宝龙此次澳门调研,行程紧密,点多面广,主题明确。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去年12月澳门重要讲话精神,督促澳门在“自身发展”和“贡献国家”两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夏宝龙再次到澳门考察调研,也引起了香港社会的极大关注。连日来,《大公报》、《信报》等香港主流媒体用极为重要的版面报道了夏宝龙考察调研的各档新闻,TVB、NOW TV等电子媒体全天在各个新闻段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踪报道,香港市民通过这些媒体,再次感受了夏宝龙主任的亲民、热诚、坦诚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夏宝龙自2020年2月担任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和党中央、中央政府的治港治澳方略,整个港澳系统的工作务实贴地,对港澳两个特区的指导、督促、协调、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夏宝龙继去年5月南下澳门调研后,再次入澳调研,蕴含深意,许多亮点值得港澳两个特区共同关注和思考。

寄语工商界,坚定发展信心

今年3月28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

夏宝龙12日在出席澳门工商界人士座谈会时特别强调指出,港澳工商界和企业家要深刻领会习主席讲话精神,中国不会像个别国家那样“把大门关起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夏宝龙表示,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港澳在国家大局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专门提到,马万祺在抗战时期冲破重重阻力,筹款筹物,支持抗战;霍英东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历尽千辛万苦,为国家运输急需物资;改革开放后,港澳工商界、企业家率先投资内地,内地60%以上的外资、广东省90%以上的外资均来自港澳。当下,港澳工商界、企业家依然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夏宝龙指出:“商人是有祖国的,任何时候都要和国家站在一起!跪舔个别国家没有出路”,“个别国家现在对我们打贸易战、科技战,未来还可能打各种各样的‘战’,港澳工商界、企业家只有始终与国家站在一起,才有出路。”

夏宝龙对港澳工商界、企业家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外部压力,要始终与国家站在一起,坚决与霸凌主义做斗争,才能赢得未来。二是坚定发展信心。中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不是轻易能打垮的,面对个别国家的打压、抹黑、围堵,港澳要坚定信心,看见未来,揭露一些外国反华势力利用港澳危害中国的险恶用心和邪恶本性,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唱响港澳经济光明论。三是发挥自身优势。港澳工商界、企业家拥有联通世界的优势,要主动做好内联外通的工作。夏宝龙提到,这几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正率领包括内地企业家在内的工商代表团出访中东,这开了一个好头。四是面向海外讲好港澳故事,旗帜鲜明唱响港澳、唱响中国。

夏宝龙的以上讲话,是说给港澳工商界、企业家的知心话、暖心话,令大家更加清晰地领悟中央应对变局的策略,以及港澳贡献国家的方向和重点,让大家应对挑战更有底气和信心。

纵论“适度多元”,促重点突破

习主席去年12月在澳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4点希望”。首要一点就是“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夏宝龙此次调研期间多次指出,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与各方代表人士交流中反复讲到:“澳门要把横琴的建设发展当做自己的事。”

截至今年5月8日,横琴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数量达7002户,较合作区成立时增长51%。从行业类型看,主要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6.5%),批发和零售业(占20.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20.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7.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6.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横琴合作区“适度多元”的特征开始明显;但从整个澳门经济的结构来看,博彩业虽然从巅峰时期的63%下降到去年36%,但占比依然较大,澳门大力推展的“1+4产业”(1:综合旅游休闲,4: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及文化体育产业)起步不错,仍须持续用力。

当下,横琴合作区遇到的瓶颈,主要涉及规则和标准的“接轨”与“兼容”,主要难点在于“化学反应”不够充分。夏宝龙现场“把脉问诊”,探讨破解之法,促“化学反应”。

今年2月,夏宝龙到大湾区调研并主持召开粤港澳三地人士参加的座谈会,研究分析横琴、前海、河套、南沙、北部都会区等合作平台建设遇到的共性问题。那么,夏宝龙此次调研横琴所形成的思路,有些不仅适用于横琴,也适用于前海、河套、南沙和北部都会区,因此,香港管治团队和相关业界应高度关注此事。

肯定立法会工作,倡“行政主导”

夏宝龙此次调研期间,与澳门特区全体立法会议员座谈,夏宝龙充分肯定澳门立法会工作,亦要求进一步优化行政与立法之间关系,发挥行政主导体制制度优势。

夏宝龙强调,澳门基本法所规定行政、立法、司法的关系,并非西方的“三权分立”,而是“行政主导,三权分置,司法独立,行政长官向中央负总责”的政治体制,这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澳门立法会换届选举将在今年内举行,在这个时间节点,夏宝龙与立法会议员推心置腹的交流,再次提醒大家厘清认识,希望澳门特区一如既往地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事实上,澳门回归以来在这方面做得一直不错,这也是澳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深层次原因。反观香港,曾走过一段弯路,付出了沉痛代价。夏宝龙对澳门立法会议员讲的一番话,也给香港如下提醒和启示:

其一,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治环境。近年来,在中央主导下,香港把“爱国者治港”落到了实处,本届特区政府和立法会的关系是回归以来最好的,得益于和谐的政治氛围,特区政府全神贯注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开辟了过去想开辟而没有开辟的新市场,香港的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好环境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其二,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高度警惕。现在,香港和澳门政通人和,但要看到外部势力利用港澳遏制中国的意图没有变,他们还会出招。在香港,“硬对抗”没有了,“软对抗”还有,人们须擦亮眼睛,哪些言行属于行使正当的公民权利,哪些言行暗藏玄机,不能放松警惕。

希望社团创新求变,助力基层治理

习主席去年12月在澳门的重要讲话中的“4点希望”,第二点是“著力提升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是“特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宝龙每次到港澳一线调研,都非常关注基层治理。他此次在澳门与代表人士交流时表示,希望澳门社团要思考和探索如何改革创新、回归初心,如何努力服务好澳门市民。夏宝龙实质上提出了一个新课题:社团参与社会治理如何创新?——这是澳门和香港基层治理面临的共同课题。

众所周知,澳门和香港都是“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格局,社团在基层治理中发挥著重要作用。当下,港澳基层治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社团创新工作方法,助力基层治理。

其一,促进是基层治理与政府施政“同频共振”。现在,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政府不再满足于仅当好“守夜人”,都在积极建设“有为政府”。以香港为例,李家超及本届政府解决“住房难”屡出实招,建设“简易公屋”,推进老旧公屋重建,以“简朴房”逐步取代“㓥房”等等,这些都是为民办好事,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触及个别人的既得利益。不同社团分别代表不同群体,如何支持政府改善民生,这需要社团以创新思维谋划创新之举。

其二,促进港澳与内地“心联通”。现在,港澳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的关键在于“心融入”,这就需要港澳居民有一颗“包容之心”。比如,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内地来港澳游客暴增,再现人潮涌动的景象,在带旺港澳旅游、零售、餐饮、酒店等产业的同时,也给本地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坊间难免抱怨之声。游客不来盼游客,游客来了怨游客。这种心态不好!社团组织应引导大家想办法容纳内地游客,而不是排斥游客。社团组织的最大功能在于“联通”二字,“心联通”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和澳门有许多相同、相通、相融之处,夏宝龙再度调研澳门,不仅释放了许多重要信息,其深刻含义也值得两个特区好好领悟、琢磨和落实。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信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江心雨 校对:安涛 监制:连振海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