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5月7日消息,中国德国商会最新商业调查显示,尽管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已对在华德企产生影响,但德企对华投资计划依然强劲,超半数企业计划继续增加在华投资,且超三分之一企业拟加快本地化进程以应对贸易摩擦。与此同时,在华德企还呼吁德国政府更积极、更明智地与中国接触,以支持德企在中国的业务。
调查显示受访的143家德企中,86%受到中美贸易冲突影响,其中汽车行业受影响比例高达93%。持续争端使约56%的企业预测未来六个月经济状况下降,较一年前增加40个百分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征收145%关税后,中方反制对美商品征收125%关税,间接冲击在华德企运营环境。
“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凸显韧性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欧阳利文(Oliver Oehms)指出,德企因直接对美贸易有限,影响多通过中国经济传导。多年来坚持的“在中国,为中国”策略成效显著——深度本地化使其在华业务与美国市场相对隔离。例如,德国巴斯夫集团上月宣布投资5亿元人民币扩建上海浦东工厂,项目计划2027年投产,聚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需求。
德企呼吁政府平衡立场,中国释放开放信号
约三分之二受访企业呼吁德国政府“更积极、更明智地与中国接触”,避免迫于美国压力选边站队。对此,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凌激4月23日主持外资企业圆桌会时强调,美国滥施关税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引起了国际社会强烈不满,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冲击全球产供链稳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都是受害者。为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中方坚决反制。
凌激指出,希望外资企业发出理性声音,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化危为机,共同战胜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更加主动积极为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排忧解难,努力保障产供链稳定畅通,推动解决外资企业问题诉求。
《南华早报》指出,在关税逆风加剧背景下,包括德企在内的多国企业以实际投资“投票”中国市场,凸显中国经济长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