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增设互动工作坊 结合地方文化与艺术 促进三地青少年交流-紫荆网

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增设互动工作坊 结合地方文化与艺术 促进三地青少年交流

日期:2025-05-07 来源:星岛网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_2025050617504268155

由星岛新闻集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等三地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简称:青创大赛)之压轴节目——一连三日的得奖作品展览及互动工作坊于5月5日圆满举行。互动工作坊之指导单位包括传耆(小巴牌锁匙扣工作坊)、国际瓷画家亚洲分会主席萧妙姿博士及其团队(瓷画体验工作坊)、JUST BE艺术文化工作坊(霓虹灯冷光线艺术工作坊)、“静心生活”团队(非遗剪纸工作坊)及奇彩艺术综合创作室(传统面谱设计工作坊)均以促进深港澳三地青少年交流为目标,透过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对祖国文化的认同。现场参加者均表示在工作坊中成功创造“科技✕艺术”新意念,亦加深自身对三地文化的了解及共鸣。

IMG_7670a
“传耆”指导的小巴牌锁匙扣工作坊
IMG_7758
“传耆”指导的小巴牌锁匙扣工作坊

手写小巴牌丰富想像激励青少年持续贡献社区

“传耆”成立于2016年,是香港数码营销公司Fimmick旗下的一家社会企业。由“传耆”指导的小巴牌锁匙扣工作坊在5月3日早上举行,导师先分享香港小巴历史及小巴牌的独特写法,然后让参加者在锁匙扣上自由书写,极富趣味。传耆代表认为,参加者可互相为深港澳青少年写上祝福字句,如“前面有乐”,引领大家思考如何以有限字数写出对社区与国家的祝愿。“手写小巴牌是香港地道的独特文化,以瓷油写上字句,丰富了青少年对社区的想像,有助激励他们持续深耕社区,为社区发展作出贡献。”

IMG_6009_1_a
国际瓷画家亚洲分会主席萧妙姿博士及其团队指导的瓷画体验工作坊
IMG_5982a
国际瓷画家亚洲分会主席萧妙姿博士及其团队指导的瓷画体验工作坊

透过动手创作瓷画增进深港澳青少年彼此了解

由国际瓷画家亚洲分会主席萧妙姿博士及其团队指导的瓷画体验工作坊在5月4日上午举行,吸引了来自三地的年轻人一同参与,展开富有创意的艺术之旅。萧博士指出:“工作坊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让青少年坐在一起,分享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交流与创新思维。”她提到,瓷画主题不仅让参加者体验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让他们对祖国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在工作坊中,三地青少年展示丰富的创意,在作品中将地方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瓷画工作坊不仅让他们在技能上有所提升,也让他们思考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是次主题是画蝴蝶,象征青春活力,参加者使用鲜艳的颜色,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IMG_0580_2_a
JUST BE指导的霓虹灯冷光线艺术工作坊
IMG_0548
JUST BE指导的霓虹灯冷光线艺术工作坊

科技艺术共创霓虹灯冷光线串联三地青少年解读地标文化意涵

JUST BE指导的霓虹灯冷光线艺术工作坊在5月4日下午举行,让参加者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霓虹灯,以“科技艺术共创”为核心,成为串联深港澳青少年的独特纽带。JUST BE代表指出:“有学员分组设计‘光影大湾区’主题作品时,需共同解读三地地标的文化意涵,如深圳拓荒牛、香港狮子山精神、澳门中西交融建筑,并转化为霓虹灯的视觉语言,深化对‘同属大湾区、共筑中国梦’的认同。例如,一组深圳学员将客家围屋的几何结构融入霓虹灯装置,透过光线层次模拟传统建筑的空间韵律;香港团队则以‘叮叮车’轨道为灵感,用LED线条编织出流动的城市光影,结合感应技术让观众互动改变灯光路径。既保留传统美学的温度,又注入数位时代的活力,呼应大湾区‘传承而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源’的精神内核。”

IMG_0883a
“静心生活”指导的非遗剪纸工作坊
IMG_0897a_0
“静心生活”指导的非遗剪纸工作坊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展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由“静心生活”团队指导的非遗剪纸工作坊在5月5日上午举行,深入探索中国剪纸这一传统艺术,吸引了多位来自深港澳的学生参与,为三地青少年推动文化交流平台。“静心生活”团队受访时指出:“中国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还在新时代中融入了现代美学。参加者们学习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色彩缤纷的窗花和剪纸作品,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团队表示,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体验到剪纸的魅力,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剪纸艺术,青少年能够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探索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实现文化的跨界融合。“大部分参加工作坊都是10岁左右的小朋友,我们可透过简单图案剪纸这一小朋友也可容易掌握的技术,提升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IMG_0706a
奇彩艺术综合创作室指导的传统面谱设计工作坊
IMG_0714a
奇彩艺术综合创作室指导的传统面谱设计工作坊

面谱创作实践技艺传承构建微型文化共同体

由奇彩艺术综合创作室指导的传统面谱设计工作坊在5月5日上午举行,参与的青少年透过戏剧面谱和水墨艺术等中华文化符号,展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天然亲近感。创作室代表指出:“尽管三地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各异,代表性符号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文化根源,使交流更加顺畅。工作坊以‘技艺传承’为主题,参加者迅速建立共同语言,淡化了地域差异,促进了彼此了解,将“大湾区”从政策概念转化为可触摸、可创作的文化实践。当青少年发现自己随手画的澳门格桑花(中西交融象征)能自然嵌入同伴设计的深圳科技树(创新符号)时,他们实质在参与一场微型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这种体验远比抽象的口号更能深化对祖国文化的立体认同——既是根脉的,也是进化的;是地方的,更是共生的。”

来源:星岛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王志杰 校对:但红玲 监制:廖国良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