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刘可熠
在全球科技浪潮推进下,香港正以独特姿态加速崛起。今年4月,以“国际创科营商周(BIT Week)”为核心,香港通过一系列高规格创科活动,向世界宣告其作为国际创科中心的战略地位与无限潜能,为全球创科界提供了“东方智慧”与“香港方案”。

从区域枢纽到全球节点
香港的国际化基因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使其成为连接全球创科资源的关键枢纽。
4月13至16日,由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创科及工业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共同策动的“国际创科营商周”(BIT Week)成为年度焦点。作为BIT Week的核心活动,第三届香港国际创科展(InnoEX)主题为“创新.智动.起飞”,汇聚来自17个国家及地区的超500家展商参展,加上院校及独立参展的大型企业,展示其不同领域的科技方案。展会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网络安全、低空经济、智慧出行五大前沿领域,并首次设立“低空经济”主题展区,吸引无人机与飞行汽车企业展示突破性技术。
同期举办的“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与“香港国际创科展”形成联动效应,覆盖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为国际买家提供了一站式采购与合作平台。香港贸发局总裁方舜文指出,本届展会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日本、泰国及英国扩大了参展规模,澳大利亚、卢森堡等国首次参展,标志著香港创科生态的全球辐射力。
在香港春季电子产品展上,日本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新型智能家居设备,如具备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家电,能够根据用户的日常习惯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泰国企业则展示了具有高性价比的可穿戴电子产品,其独特的设计和亲民的价格吸引了不少国际买家洽谈合作。
在互联网及相关新兴领域,香港也迎来重要活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首次移师香港,4月1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为主题,吸引千余名政商领袖探讨人工智能与数字治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强调香港作为“互联网中心”的独特优势,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郑雁雄更强调香港应发挥“制度创新、两文三语、文化包容”的独特优势,打造数字融合发展的标杆。此次峰会的成功举办,为香港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提升了香港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此外,将于6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香港会议也早于3月在博鳌进行提前预热。据大会执行主席梁维特介绍,香港会议将突出博鳌亚洲论坛特色、大湾区特色和香港特色,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促进务实合作,并发挥国际化平台作用,团结各国政商学研各界,通过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亚洲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挑战作出贡献。
在新兴技术领域,香港也在紧锣密鼓推进。4月6日至9日,全球规模最大的Web3活动之一,香港Web3 嘉年华在湾仔会展中心举办。活动聚焦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NFT、元宇宙、DeFi等Web3核心领域,通过专题演讲和讨论的形式,推动了Web3技术的创新与合作。全球顶尖项目方如Polygon、ConsenSys、Avalanche等积极参与演讲及展览,为参会者带来了前沿的技术理念与实践经验。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在嘉年华上宣布: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将可合法提供质押服务。这反映出香港致力于打造一个合规同时又具前瞻性的区块链发展环境。透过将去中心化金融(DeFi)产品纳入监管框架,香港正试图在创新与投资者保护之间找到稳健的平衡点。
这些活动不仅巩固了香港的国际影响力,更通过“展、会、商”三位一体的模式,推动香港从区域枢纽升级为全球科技治理的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

青年与人才是创新生态“活水之源”
人才是创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香港通过政策扶持与活动举办,构建“引才、育才、留才”的立体生态。
4月13日至16日,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与“香江诺贝论坛”汇聚7位诺贝尔奖及图灵奖得主、90多位海内外院士、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青年科研人才、企业家等近千人,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探讨,激发青年科研热情。
大会期间揭牌的国家火炬科创香港学院,将中关村科创资源与香港国际化优势结合,打造大湾区技术转化枢纽。诺贝尔亚太中心的成立,则为顶尖科学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青年与人才的活力注入,使得香港创科发展更能稳步前进。
2025 年,香港特区政府继续推出多项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创科生态。例如,“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将A 类申请人的首次签证有效期从2年延长至3年,并允许顶尖人才以“3+5”模式续签,降低人才流动成本。同时,特区行政长官于2024年《施政报告》公布优化“创科创投基金”,调拨15亿港元与业界以配对形式成立联合基金,投资策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重点投资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科技等领域,单个基金最高可获2.5 亿港元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已有多家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科技的初创企业成功获得联合基金的投资。其中一家从事癌症早期诊断技术研发的初创企业,在获得资金支持后,加快了产品研发进度,并与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香港拥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香港科学园、数码港等世界级科创载体。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的成立及数码港超算中心的投入运营,为本地及国际人才提供顶尖科研基础设施。例如,香港科学园的“生物科技中心”汇聚了150 余家初创企业,其研发的癌症早筛技术已通过FDA 认证。数码港则聚焦Web3 与金融科技,培育出HashKey Group 等独角兽企业,其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日均交易额突破10 亿美元。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介绍,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香港依托国家战略支持,持续强化科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算中心、微电子研发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夯实数字智能基础方面,香港已形成显著科研优势。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香港创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确保香港在全球创科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香港创科发展机遇无限
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一国两制”、自由港地位与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的城市。在数字经济领域,香港可作为内地企业“出海”的跳板,例如腾讯云通过香港节点为东南亚客户提供AI 算力服务。
香港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制度创新与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智慧香港展馆在国际创科展中成为亮点,六大展区集中展示20个政府部门的科技方案,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AI驱动的公共服务平台等,彰显“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如,港铁的智能地铁网络通过模拟服务中断拥挤状况来优化市民出行效率;提供网上服务和政府电子表格的“智方便”数码平台则联动市民手机应用,便利全民参与环保治理。这些成果不仅是香港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更体现了政府通过“政策试验田”模式,将公共需求与科技研发紧密结合的策略。
香港的国际化平台也在吸引全球资源汇聚。Web3嘉年华对区块链巨头的吸引,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虚拟资产枢纽的地位。而“香港国际创科展”与“春季电子产品展”的联动,则促成消费电子与尖端科技的跨界融合,拓展商贸机遇。
香江潮涌,未来已至。从政策赋能到生态构建,从区域协同到全球链接,香港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在创科浪潮中破浪前行。从国际舞台上的峰会论坛到本地政策的精准发力,从青年人才的培育到全球资源的整合,香港展现出强大的创新韧性与战略定力。香港的创科发展不是独行,而是与全球伙伴共舞。未来,香港将继续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在人工智能、Web3、绿色科技等领域书写更多“香港故事”,为全球创新生态贡献“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