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共筑亚太数智新生态——专访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紫荆网

【紫荆专稿】共筑亚太数智新生态——专访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

日期:2025-04-29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本刊记者 安涛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4月14日至1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召开。这场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承办、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协办的大会,以“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邀请来自全球的政企学研各界嘉宾,相聚于香江之畔,共同回应数智时代的发展命题。在峰会召开之际,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接受了本刊专访,全方位解析这场盛会,深入探讨了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亚太峰会选址香港 与乌镇峰会实现双引擎驱动

记者:您说在香港举办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是“恰逢其时”。您认为香港在推动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发展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中,能发挥哪些独特作用?何时起心动念要办亚太峰会?是否也曾考量过其它城市?之后的亚太峰会固定举办地,还是会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地方举办?

任贤良:当前,亚太地区互联网发展速度较快,水平差异较大,开展网络空间区域交流合作的意愿较为强烈。香港作为“东方之珠”,不仅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还拥有开放的市场环境、丰富的金融服务、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东西方文化融合氛围,是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我们了解到香港科技园和数码港近年已落户80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仅去年一年就吸引上百家人工智能企业落户。我曾经借两句诗形容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选在香港召开“恰逢其时”:“人工智能方兴起,香港之花始盛开”。

世界互联网大会选择在此举办亚太峰会,正是要借助香港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搭建跨地域、跨领域、跨文明的对话平台,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创造新机遇。自2022年7月12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注册为国际组织后,如何进一步发挥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作用,推动各方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首要课题。关于峰会选址,在策划初期我们也考虑过其他国家的一些城市。香港方面多次表达了邀请大会在港举办活动的意愿。2024年6月,我带队赴香港和相关方面会谈,并实地踏勘了亚太峰会会场。我们认为,在香港举办亚太峰会符合大会自身优势特点,有助于大会积极发挥互联网领域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并且将促进香港与全球各方建立及深化良好关系,拓展数字合作新机遇、新市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未来,我们考虑将亚太峰会固定在香港举办,搭建形成上半年亚太峰会、下半年乌镇峰会(大会年会),以及区域性、专题性论坛组成的论坛活动品牌矩阵。

4月14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开幕式上致辞(图:新华社)

50国千名大咖激辩 数智时代的文明对话新范式

记者:此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的主题是“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包含主论坛暨数智未来论坛,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金融、数字政府与智慧生活3个分论坛。峰会主题的选定有何深意?为什么我们会尤为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金融、数字政府与智慧生活3个方面?本次亚太峰还有哪些亮点?

任贤良: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深刻改变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尽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但还有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仍未充分享受到这一技术革命带来的红利。著眼于为亚太地区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区域合作与政策协调,不断拓展新机遇、新市场,形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弥合数字鸿沟,正是此次亚太峰会主题定为“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原因。人工智能技术历经多年发展,正加速开启大模型时代,引发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的发展热潮。我们紧追技术趋势,设置人工智能大模型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通用与专用化发展、与产业融合的机遇和挑战、多模态应用及高性能计算等议题深入探讨。此外,普惠金融和数字政府建设在推动经济增长、缓解收入差距、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和重塑政府治理模式与市民生活场景方面有著积极作用。数智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引擎。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数字金融可以通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这些新兴技术也驱动著“数字政府”从基础服务向智慧治理跃迁,各国加速布局智慧生活格局。我们在亚太峰会举办“数字金融”分论坛和“数字政府与智慧生活”分论坛,积极邀请政府、企业、学界嘉宾进一步展开交流,深入探讨。

本次亚太峰会获得全球各方高度关注,共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嘉宾参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的广大会员积极响应。峰会期间,举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2025年实践案例及领先科技奖宣介会”。实践案例征集面向全球,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上文化交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五大领域。领先科技奖则聚焦全球年度最具领先性的互联网科技成果,包括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工程研发三大类型。颁奖典礼将在每年的乌镇峰会期间举办。此外,还举办了“走进联通国际.会员活动日”活动,邀请参会嘉宾代表和会员企业代表,实地探访联通国际公司,深入了解其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网络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实践经验。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研修院与中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联合举办了网络安全应急能力高级研修班,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提升整个亚太地区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能力。

破解AI天花板 从DeepSeek突破看全球创新铁三角

记者: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刷新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既有认知。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合作、竞争?有专家认为目前仅有少数企业能够代表中国人工智能的水平,而长期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学术群体、理论工作者、认知科学研究者则被忽视了,这将导致我们离真正的人工智能创新越来越远。对此,您怎么看?

任贤良: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令人欣喜。DeepSeek大模型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也印证了全球 AI发展的迅猛势头。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三个关键趋势:技术突破加速化、应用场景多元化、国际合作普遍化。首先,AI技术正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演进,大模型仅是这一进程的阶段性成果。未来的AI不仅需要更强的算力和数据,更需要基础理论的创新——例如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数学优化的交叉突破。AI发展既需要企业推动技术落地,也亟需学术界在基础研究上持续投入,二者缺一不可。其次,国际竞争与合作将长期并存。健康的竞争能推动技术进步,但封闭的对抗只会阻碍全行业进步。例如,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全球开源社区的协作,而AI伦理标准更需跨国共识。世界互联网大会致力于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通过技术共享、标准互认和人才流动,支持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不是“超越人类”,而是“扩展人类能力”。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应服务于这一愿景。世界互联网大会愿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与发展的对话平台,推动技术向善,营造普惠共赢的未来。关于“基础群体被忽视”的问题,全球产业存在著“重应用、轻理论”的短期主义倾向。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通过企业反哺学术、政策引导长期投入、提升社会认知等多方努力。AI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企业—学术—政策”的铁三角。DeepSeek等产品的出现是好事,但若没有认知科学解释智能本质、没有数学理论优化算法效率、没有伦理框架约束技术边界,AI的创新终将遭遇天花板。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政企交流会现场

乌镇峰会2.0 从水乡论坛到全球治理超级链接器

记者:2024年11月20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成立,未来该个委员会又将如何发挥效用,充分发挥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作用,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

任贤良: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24年11月在乌镇峰会上成立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专委会)。专委会汇集了来自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组织、知名智库、科研院所、专业协会及产业界的权威专家和专业人才,设立了标准推进计划、安全与治理推进计划和产业推进计划。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依托专委会:一是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凝聚专家智慧,围绕“智慧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端侧模型”等主题组织开展研讨活动;二是通过组织开展联合研究,不断推出“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发展”“人工智能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框架设计”“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等主题的公共产品;三是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活动,如国际电信联盟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等,举办研讨会,不断凝聚国际共识,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记者:峰会汇聚了全球政企学研代表及新兴企业如“杭州六小龙”。在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大会如何通过平台搭建,推动跨国界、跨领域的实质性合作,而非停留于理念交流?

任贤良:首先是积极搭建全球互联网交流平台。我们将继续擦亮乌镇峰会金字招牌。作为大会的年会,我们将继续办好乌镇峰会,进一步提升办会效果,鼓励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会并发言,并在峰会期间为各方交流互动创造便利;我们将努力办好亚太峰会,并探索在更多地方举办专题性、区域性论坛活动,增进各方交流了解,进而促进形成更多、更大的共识;我们将积极邀请新锐企业参加大会各项活动,为有潜力的初创及独角兽企业提供发声舞台、交流平台,赋能行业下一代领军者人物。其次是不断拓展大会会员体系。通过构建多维度立体化会员网络,汇聚全球政产学研各领域领军主体,形成“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协同矩阵。通过常态化会员服务机制,大会将依托全球数字生态伙伴网络,助力会员单位在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展示风貌、对话合作,让跨国合作突破制度壁垒,在数字文明新赛道实现共生共赢。第三是持续推动成果理念共建共享。世界互联网大会目前拥有一个专委会、两个工作组和一个合作计划。我们在2024年成立了首个专业性、常态化分支机构——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并设立了标准推进计划、安全与治理推进计划和产业推进计划。此外,还成立了数据工作组和跨境电商工作组,积极促进数据和跨境电商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去年的乌镇峰会上,设立了智库合作计划,共有60家来自欧洲、亚洲、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智库参与,成员业务涵盖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云计算等专业方向和数字经济、网络文化、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网络安全等研究领域。

记者:自 2014 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1年。回望过去,在增进理念共识、加强对话交流、促进产业发展、助推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您如何评析其中最令您铭记的傲人成绩?又存在怎样的不足、遗憾?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大考量是怎样的?

任贤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11年。习近平主席每年以现场出席、视频致辞、致贺信等方式参与乌镇峰会。11年来,乌镇峰会共吸引来自全球 172 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嘉宾汇聚江南水乡,不断凝聚各方智慧共识、持续深化数字合作,携手各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乌镇峰会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和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得到国际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此后,还提出了“四个共同”“三个倡导”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形成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全球网络治理的重要共识,成为网络空间繁荣发展的有力指引。2024年9月,世界互联网大会成功召开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理论研讨会,总结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球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持续释放的新形势下,世界互联网大会将继续发挥国际组织平台作用,通过此次峰会持续搭建全球互联网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推动国际社会顺应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共迎安全挑战,共谋发展福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期待借此机会,迸发出更多思想火花,达成更多合作共识。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5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李天源 校对:梅肯 监制:张晶晶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