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战的复杂多变环境下,中共中央政治局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今次会议提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重点工作要求,释放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积极信息,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提振了各界有效应对贸易战冲击的信心。
今次会议在宏观政策上有不少新提法,首先是“统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贸斗争”。当美国政府执意挥舞关税大棒破坏全球经贸秩序并将矛头对准中国之际,中国的发展不再是孤立的内部事务,将中国的经济工作与复杂而充满挑战的国际经济环境通盘来考察,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将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相提并论,凸显了当前外部环境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未来的经济工作须同时服务于中国发展和维护国际道义两大目标,特别是在应对美国对华贸易和技术限制方面,中国将展开坚决斗争。
其次,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这符合市场预期。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之下,当前的国际关税水平乃过去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高点,对华关税最高达245%,堪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面临的最严重外部冲击,衍生出口增速下滑、外资流入受阻、产业链重置等等压力,进而影响中国的投资、就业和信心。超常规的外部环境,需要有超常规的逆周期措施,这就是因时制宜、因势制宜。中央提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旨在使用更大力度、更灵活手段乃至非传统的政策工具,借此确保中国经济基本盘的稳定,减少对外部波动的敏感性,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今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的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其中,“养老再贷款”是新表述,可视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这显示中央定向支持特定消费领域,增强消费拉动作用的政策意图,体现了政策精准性和结构性导向。
事实上,中国是十四亿人口的超大市场,单是中产人口就超过美国总人口。加强经济内循环,足以弥补外部需求不足、外贸动力变弱所留下的空缺。另一方面,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措施的出台,将明显提升国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增加的消费可提振市场活力,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今次会议还强调,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持续用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是大国竞争的核心,也是中国增强抵御外来冲击能力的利器。中国人擅长转危为机,贸易战压力也将成为创新动力,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窗口期。
美国发动贸易战不足一个月自己已经“三眨眼”,充分反映中国经济有强大韧性,且对等反制措施精准有力,击中了美国软肋。美国共和党喉舌《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社评指“中国已赢得这一轮”,反映贸易战攻守之势已经发生变化。当然,美国不会轻易认输,其遏华战略更不会轻易改变,未来的斗争有可能进一步激化。中国人在坚定斗争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强大了,则无论风吹浪打,都可以闲庭信步。对香港来说,坚定和国家站在一起,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原文来自大公报社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