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与大家探讨了虚拟资产的现行监管制度,今期将会深入探究虚拟资产的发展现况、挑战和机遇。
根据证监会文件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的价值已超过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一股潜在变革力量。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积极推动虚拟资产生态圈发展,然而,如何结合传统金融服务优势与虚拟资产领域的技术创新,并提高实体经济活动的安全和灵活性,不但是本港即将发表的第二份发展虚拟资产政策宣言的方向,也是香港正在面临的挑战。
不少业界反映,本港目前仅有4种加密货币(比特币、以太坊、雪崩币(AVAX)、Chainlink(LINK))获准开放予零售投资者 交易,专业投资者的选择也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者的参与意欲,进而影响交投活跃度。市场规模的限制同样不容忽视,香港本地零售市场相对较小,且未能连接内地市场,散户可从传统券商买卖主流加密货币,变相令虚拟资产交易平台 (VATP)的业务空间受限。
加上不低的合规成本,要求本地托管、本地造市商等的监管框架,也是国际平台进军香港市场时的顾虑因素。
发布ASPIRe路线图 开放虚拟资产质押
为应对这些挑战,证监会于今年2月发布“ASPIRe”路线图(ASPIRe),以五大支柱(连接、保障、产品、基建、联系)推动虚 拟资产市场发展。其中,证监会明确会研究制订与证券市场风险管理保障措施一致的虚拟资产保证金融资规定,在清晰的托管和营 运指引下提供质押及借/贷服务等措施,借以扩大VATP的业务范围,提升市场活力。
其后,证监会于4月7日进一步发出监管指引,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允许VATP提供质押服务,以及投资虚拟资产的证监会认可基金参 与质押活动,在平衡创新与合规的前提下,强化ASPIRe中扩大产品与服务范畴的支柱内容。
虽然随着虚拟资产监管制度的持续完善和ASPIRe的发布,料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本地市场,不过环球监管形势不断演变,特区政府必须以动态方式检视现行的虚拟资产监管制度,做到与时俱进、张弛有度,以应对DeFi(去中心化金融)等新兴技术的挑战,并在保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创新留有适当空间。
未来须扩产品种类 提升市场流动性
展望未来,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发展将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产品种类的持续扩充,尤其是针对专业投资者的创新产品;其次是市场流动性的提升,例如引入国际平台扩大市场参与度和交易深度。
此外,香港可发挥“一国两制”独特优势,探索成为国家虚拟资产“风险可控”的试验场,为未来可能的政策放宽铺路。
这场“进行式”的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虚拟资产本身,更在于它可能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注入新的内涵。
当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的边界日渐模糊,香港能否发展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端看香港能否在这场国际竞逐中精准落子、掌握先机 。
转载自:明报《Money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