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 庄蕾)北京报道:4月24日,最高法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据介绍,《解释》将于4月26日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起施行。

最高法副院长陶凯元在会上表示,当前,知识产权领域侵权易发多发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犯罪行为呈现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等特点,社会各界创新创作主体对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需求日益强烈。2021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了重大修改,增加了犯罪行为类型,完善了入罪标准,增设了新罪名。因此,亟需制定一部符合中央政策和立法精神、满足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需求的司法解释。
陶凯元介绍,《解释》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坚持严格保护,确保罪责刑相适应。二是坚持依法解释,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三是坚持法治统一,确保司法标准一致。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凝聚法治共识。《解释》共31条,具体分为五部分:一是商标犯罪相关规定。二是假冒专利罪相关规定。三是著作权犯罪相关规定。四是商业秘密犯罪相关规定。五是知识产权犯罪共性问题的规定。
发布会上,最高法、最高检还同时配套发布了9件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型案例,涉及实践中常见的法律适用争议问题,以帮助对《解释》的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