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辉:AI浪潮下职位大挪移-紫荆网

黄锦辉:AI浪潮下职位大挪移

日期:2025-04-14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黄锦辉

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工作的本质,员工在职业生涯中所需的技能、能力和心态亦需随之改变。在DeepSeek出现后,相信不少人看过几张“上美股份”领导层对话的截图。截图中显示,公司法务部裁员50%,仅保留20%能熟悉AI的人员(另30%的处置方式未提及);客服部裁员95%,只留5%能运用AI的人;新品创新中心裁员70%,保留30%能用AI及工艺把控的人员;内容创新部门裁员80%,仅保留20%能运用AI的人,并且要求一个团队完成相当于20个团队的工作。

5年后AI取代9200万职位

由于,以上截图引发热议,上美股份的回应指出,“公司不是要裁员,今年上美总体人数会增加800人,总部人员在今年年底会达到2700人。只是有些地方加人,有些地方减人,让运营更科学化,更有效率。”读通前文后理,大家应该能理解到,公司并非减少总体员工数量,而是将无法运用AI的人员剔除,新增的则是能熟练运用AI的人才。这家公司的人事安排,相信是AI浪潮之下,绝大多数有远见公司均会采用的人员部署策略。

从现在开始,许多工作岗位将无可避免地被AI取代,但社会对善于运用AI的人才需求将相应增加,随之也会创造出无数新的岗位。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涵盖22个产业和55个经济体的1000间公司,这些公司共雇用超过1400万名员工。千家企业中尽管有40%计划以AI自动代取代员工,但亦预料AI带来更多机遇,AI和大数据业知识、网络安全和技术素养成为雇主最看重的技能。

调查报告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及其他讯息处理技术将改变86%的企业营运模式,全球将创造1.7亿个新职位,并取代9200万个现有职位。届时,全球范围内净增7800万个工作岗位。如以百分比计算,AI等技术进步所带动的职缺需求增幅最大。这些工作包括大数据专家、金融科技工程师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

由今年2025年到2030年只有短短5年时间,面对数以千万计的职业岗位大挪移,将展现出一体两面的挑战。一方面,技能缺口将成为企业实现转型的主要障碍;另一方面,员工将因岗位被淘汰而面临生计威胁。要应对此两方面的挑战,必须由政府、企业和雇员共同面对。

终身学习 勿故步自封

在政府层面,必须未雨绸缪,做好人力资源推算。在AI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数年一次的人力资源推算已经无法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政府需要更频繁地检视人力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在职员工技能提升的配套措施。从长远来看,应该重视AI基础技能的教学,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能的新一代人才。

在企业层面,为了提升生产效能,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AI替代部分人力。然而,技能缺口不是三两天能填补,市场上AI人才不足是不争事实。雇主与其出高薪挖角,不如主动投入资源,为具潜力的员工提供度身订造的训练计划、提升技能。也可以透过为员工建立明确的技能提升或再技能训练途径,让员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减少裁员带来对员工家庭的冲击。

在员工层面,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AI时代保持优势。每个人都应当与时俱进,掌握AI技能。然而,沟通能力、领导力和细致等软技能仍然是雇主高度重视的资产。这些能力不仅与AI技能相辅相成,还可以在不同职位和行业之间进行转换。虽然人工智能在资料处理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判断力、直觉和文化意识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员工应在这些方向多下苦功,以免被AI洪流淘汰。

历次技术革命都会见到大批传统就业岗位被取代,但新技术也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低技能、重复性的工作大量由AI接管的现实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帮助莘莘学子和现有劳动力,为迎接由AI驱动的未来做好准备。培育人类专注于更有价值、更富创造性的工作领域,实现人机互补,推动产业的深刻变革。这是一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也是未来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契机。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陈茂波:美滥施关税扰乱全球秩序 香港需在变局中促高质量发展
五角大楼查信息外泄 防长四名亲信被解职
商务部回应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
李家超晤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