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莉
《黄帝内经》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春季属木,与肝脏相应,因此春季养生的重点是升阳护肝,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越,同时有利于阳气生长。
1.充足睡眠,养肝护肝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强调充足睡眠对肝脏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性。春季应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避免熬夜。特别是晚上11点至凌晨3点的「子午觉」时间,是肝脏活动最旺盛的时段,在此期间保持睡眠状态有助于肝脏排毒和修复。
2.适当运动,调达肝气
肝喜条达舒畅。春季阳气升发,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春气发之有序,阳气长之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推荐进行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的养生运动,以促进气血通畅调达,增强肝脏疏泄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3.顺应时节,科学饮食
「春天食麦粥,夏天食豆腐,秋天食柿子,冬天食葱姜」——《齐民要术》提到饮食要顺应时节。春季阳气升发,饮食宜多食辛甘发散为阳之品,如葱、白萝卜、菠菜、大枣、花生等,不宜多吃酸味食物,以免影响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
推荐的水果包括:
葡萄柚:含丰富维生素C,可以清除肝脏内的有毒物质。
牛油果:含谷胱甘肽,重要的养肝、排肝毒元素。
猕猴桃:富含叶酸、膳食纤维、钾元素及维生素,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青枣:能疏肝解郁,提高肝脏解毒能力。
适合饮用的养肝茶包括菊花茶、枸杞茶,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4.调神养生,保持心情舒畅
春季万物生长,肝气活跃,人们情绪易波动,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乐观,顺应肝气的疏泄调达。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品茶等方式调节情志。中医讲究五音入五脏,角音为春音,属木,主生,通于肝,易怒者可听角音音乐如《江南丝竹乐》调理。
5.疏通经络,调节肝气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如太溪穴、太冲穴、行间穴、阴陵泉穴、风池穴,可疏通经络,调节肝脏气血,预防和缓解春季常见症状,如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疲惫乏力等。
6.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不良情绪会伤肝。应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学会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多交朋友,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避免肝气郁结和肝阳上亢。
通过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及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将军之官」——肝,为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追随春天的气息,及时调理身体,把肝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