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论坛》专稿/转载请标明出处
张传杰 |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回归以来,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澳门要实现未来更大发展,需要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民生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建设的机遇。
回归25年来,澳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生产总值连年增长,「一国两制」的澳门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长远来看,澳门的发展机会与问题并存。为充分发挥澳门的独特地位优势并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当前需要抓住三个方面的机遇:产业转型的机遇、民生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建设的机遇。
首先,抓住澳门产业转型的机遇。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澳门社会的共识,但目前澳门单一经济结构的负面效应仍十分明显,澳门经济与博彩业深度捆绑,而且博彩业的影响已渗入澳门的全产业链条。特别是博彩业的高薪酬吸引了大量人才,直接造成其他产业人才短缺。但是,短期内澳门经济发展难以摆脱对博彩业的依赖,经济结构调整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此外,澳门的经济体量、人才结构与新兴产业匹配度决定了同时发展多个产业的难度较大。澳门计划发展的产业又与香港、深圳、上海的发展规划有所重合,所以需要重新思考澳门的特别优势在哪里,产业转型如何更好地落地。
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应尽快确定博彩业健康发展新思路,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产业规划。一方面,澳门多产业布局已建设多年,应充分调研已有建设成果,科学计算相关产业的投入产出比,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路径;另一方面,不应忽视短期内博彩业仍然是澳门的支柱性产业这一现实,尽快明确博彩业未来发展思路及措施,促进博彩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抓住澳门民生可持续发展的机遇。现阶段,澳门民生开支较大,尤其是在养老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居高不下,这与澳门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有关。据统计,澳门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万,占常住人口的10%左右。为此,政府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放养老金、退休金、免费医疗等福利。但澳门实行低税制,税收来源有限,大量的民生投入会加重新一届特区政府的财政压力。
历届澳门特区政府十分重视提升民生福利、完善社会保障,但多为实行直接派糖式措施,经济发展成果在社会化转化、资源配置上成效较低。总体而言,虽然政府每年对社会建设投入不菲,但在公共交通、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诸多领域,公共服务的供给仍然需要提高。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应研究面向未来的民生施政模式,在资金稳定的前提下提升政策执行效率。由于澳门社会规模较小,政府应设计新的民生施政模型,压减民生层级结构,建构权力垂直运作和扁平化治理模式,缩短民生问题的办理流程,从而在资金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澳门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最后,抓住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高质量建设的机遇。现阶段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问题也逐渐凸显。由于粤澳制度不同,双方协调成本大、磨合难度高。例如,一些工作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推进较为困难;横琴生活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无法满足现有需求;横琴企业以金融业和信息业为主,但澳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并不充足,加之工作生活成本太高,导致现阶段横琴地区招揽人才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当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面对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机遇,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应积极与广东加强沟通,改革并优化制度建设,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明确澳门与广东在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的行政权力与责任分工,考虑争取调整为以澳门为主导、广东配合的行政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结合招商引资,构建积极主动且长效的人才招募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集中力量解决横琴生活不便、配套设施较差等问题。

本文发表于《紫荆论坛》2025年1-3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