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鸿鹄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香港要“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消息一出,“国际交往合作”六字旋即成为热点词,有识之士纷纷为香港献计,提出香港在促进国际交往合作上可以深化的地方。事实上,香港在个别范畴上的国际交往合作,其实已经做得相当不错,未来只有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些优势范畴的内涵,香港自可不负中央的重托,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香港是最国际化的中国城市
说到“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自己不得不提香港的国际化。香港是全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这项传统优势令香港具备承担“内联外通”工作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港的国际化,来自于我们的法治传统和对国际标准的认同和追求,亦来自于我们“两文三语”的生活环境和高品质、可以跟国际接轨的教育制度,这些令周边竞争对手羡慕不已的特点,令香港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一事上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近日,国际高等教育机构QS发布“2025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香港在多项指标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来自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六个学科一举打入全球前十名,至于全香港各大学打入全球前五十名的学科数目更有多达一百个。而与2024年排名相比,香港九所上榜大学有一百五十八个学科名次比去年上升,整体进步率高达63%,成绩为全球第一,绝对是香港具备发展国际教育枢纽条件的最佳证明。
香港大学教育极出色
香港的大学教育质素,一向受到国际认同。小小一个七百多万人的城市,竟然孕育出五所世界百强大学,这是其他跟香港规模相若经济体所不能比拟,连常被拿作跟香港比较的新加坡亦望尘莫及;而众所周知,大学教育能有如此表现和发展,“国际化”肯定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香港未来必须继续循此方向迈步推动大学教育发展,海纳百川,招揽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杰出人士来港落户,鼓励香港各间大学加强和境外大学的交流合作,履行“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使命。
诚然,大学学界绝对是其中一个承担“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责任的理想场所和平台。国家近年持续面对西方势力打压,美欧等国家毫不掩饰打著“国家安全”幌子去打压中国的学术发展和合作交流,美国更一度实施恶名昭彰、充满歧视性的所谓“中国行动计划”,公然迫害留美的华裔学者,在此背景下,香港作为国家一部分,确实有条件做得更多。香港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和角色,既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亦获中央赋权实施跟内地不同的社会制度,这种独特的条件,对很多留学西方多年的华裔学者而言都是无可抗拒的吸引力,特区政府和各大学都必须看准机会,就算不能将这些人才“抢”来香港,亦要促进彼此在学术和文化层面的交流,大家切磋砥砺,深化学界间的国际交往合作。
政府长期大力支持大学发展
香港各大学之所以能承担“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此一重任,“底气”来自于其广受国际认可的学术地位;而香港各大学之所以有如此优秀的表现,确实离不开特区政府长年以来的支持和投入的巨额资助。对大学教育而言,“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却万万不能”,政府视投放资源在大学教育为“投资香港未来”,故此对支援各所受资公立大学都从未见“手软”,即使近年饱受“财赤”困扰也好,政府对大学教育的承担亦从未改变,除了在2025/26至2027/28三年期的经常拨款达到681亿元外,更额外拨款 15 亿元推出新一輪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
政治及人为的阻挠,隔不断人文及学术的交流。“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是国家的重托,亦是香港彰显自身价值的机会,民间的交流愈兴旺炽热,冲破政治隔阂和桎梏的机会便越大。香港具备与国际“民心相通”的条件和优秀,我们应用好自己的长处和地位,把中国最美好、最优秀的一面呈现国际社会眼前,用我们的方式说好中国故事,用我们的地位和能力推动和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相信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民间外交”工作一定会愈做愈好、愈做愈有效果!
(作者系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