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主动的人都在担心什么?-紫荆网

不敢主动的人都在担心什么?

日期:2025-03-13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也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满心期待与他人交流,却总是在犹豫中等待别人主动开启对话?想加入一场热闹的讨论,却因种种顾虑而退缩?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不敢主动联系别人、加入谈话,多源于人际互动问题中的 “不敢开始一段对话”,而这与自尊感密切相关。自尊是我们对自我的概括性评价以及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自尊感良好的人,能够自信地表达看法,积极寻求与他人的联结。即便观点不被认同,或者主动交流未得到回应,他们也能保持内心的平衡,不会过度自我否定。

然而,低自尊者对自我的评价偏低。他们总是担心给别人添麻烦,觉得自己的需求和看法无足轻重。在他们眼中,只有别人主动联系自己,才能确认自己不被讨厌。低自尊者还总是回避挑战,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对他们来说,主动发信息给别人,那种等待回复的时刻,就像等待命运的宣判,充满煎熬。一旦没有得到回复,他们便会陷入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招人讨厌。为了避免这种痛苦,他们选择不主动,形成 “你找我,我必回;我绝不主动找你” 的相处模式,甚至演变成即使别人主动聊天,也不敢深入交流,生怕暴露自己的 “招人烦之处”。这种看似冷漠、疏离的态度,实则是他们在不知如何是好时的一种自我防御。

缺乏稳定、安全的依恋关系是不敢主动的重要因素。童年时期,及时、富有感情回应的依恋关系是自尊产生的基石。若父母对孩子的身心需求不敏感,时常忽视孩子,孩子就会产生 “即使表达需求,也不会得到回应和满足” 的想法,这种创伤会延续到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中,使他们不敢表达对他人的需要,甚至伪装成不需要联系他人的样子。

认知行为学派认为,负性核心信念也是低自尊延续的关键。童年的经历让低自尊者形成 “我很差” 的核心信念,致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退缩、回避,持续怀疑和责怪自己,总觉得自己发信息会招人讨厌。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1、记录自己的负性信念。负性信念有不同层次,我们可以先从较浅显的外周信念开始,将它们详细地写下来,如 “我觉得同事不喜欢和我交流”“我认为发消息约朋友聚会会被拒绝”,然后客观地审视这些信念。

2、寻找支持性证据反驳负性信念。低自尊者的记忆往往偏向负面,我们要挑战这种记忆模式,将负面想法转化为问题,如 “同事真的不喜欢和我交流吗?”“朋友真的会拒绝我的聚会邀请吗?”,进而努力寻找正面记忆来回答这些问题,你会发现,真实的自己远比想象中优秀。

3、要明白改变并非一蹴而就。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做出巨大改变,比如马上向心仪却不敢联系的人表白,或是强迫自己与他人侃侃而谈。先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重建主动联系他人的信心。

人际交往是一场心灵的旅程,当我们勇敢地迈出主动的第一步,打破内心的枷锁,或许会发现,那些曾经阻碍我们的,不过是自我设限的幻影。愿我们都能在人际交往中,展现真实的自己,收获温暖而真挚的关系。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懿 校对:马又清 监制:黎知明
李家超对李兆基逝世表示哀悼 赞扬其对本港经济发展贡献良多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在北京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新闻发布会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举办学习讲堂 传达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香港海关检获约三千五百万元怀疑大麻花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