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刚开年,AI发展日新月异。DeepSeek诞生、荣耀阿尔法战略提案,让AI普及近在眼前。在这瞬息万变的AI时代,孩子的未来在哪?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培养下一代?我满心疑惑,却始终不得其解。幸运的是,今年2月,我和本校副校谭建勋,受教育局邀请参加“香港STEAM教育领导者交流研修班”。我们在上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经过五天的深度学习与思考,终于有了方向:以大格局突破困境,勇于创新求变,这才是给孩子未来最好的答案。

1.智能世代,人才新观
智慧世代,人才标准革新。犹记当天,我向上海科技馆的倪闽景馆长请教:“如何助力孩子迎接智能时代?”倪馆长语气平和,答案却引人深思:“关键在于让孩子学会以人工智慧高效学习,而创新思维就是核心素养。”他解释,创新包含神经元催生新思想、动手探究收获新发现、技术层面实现新组合。这突显出,培育学生“自主、专注、坚韧”的品质是重中之重,它们是创新的根基。元朗信义中学谭建勋副校长与我讨论学校如何回应时代时,也坚定地指出“教导学生使用AI,既能培养未来所需的关键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与解决问题。”单是学历已不再是未来保障,“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才是急变世代香港与内地发展的中流砥柱。

2.驾驭科技,御物而不御于物
五天课程中,我与谭副校长草拟了“让学生驾驭科技于学习及成长之中”作为元朗信义中学三年发展的初步方向。这得益于周之桦老师的分享。作为上海多所中学的“STEM副校长”,他明言人工智慧将会替代所有把人视为工具的工作。教师应善用之以发挥教育更大效能。AI技术为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为学生个人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援。然而,部分学生过度依赖AI,导致独立思考能力缺失,这一现象不容忽视。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AI,将其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做中学,用中学”,从而达到“创中学”。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科技的浪潮中提升自身能力,真正做到“御物而不御于物”,成为科技的主人。
3.教育跷跷板—智慧世代的人文素养
在智能时代,下一代与人工智慧的本质区别是灵性感知。打造有教育灵魂的学校,关键是满足学生“被关爱”的心灵诉求,徐汇青少年活动中心一行让我对此有深刻体会。他们把“问题为本学习”改为“挑战为本学习”,培育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解难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求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赠送的六件吉祥物,象征“德、智、劳、体、美、健”,在传统五育之外加“健”,体现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视。智慧浪潮汹涌,更要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让他们在科技环境里感受关爱,学会与人相处。
学生科技创新进步时,提升人文素养同样重要,二者并重才能培养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元朗信义中学专注科技教学,也打造“乐学校园”提升学生幸福感。科技教育与人文关怀如同孩子成长的平行跷跷板,只有平衡,孩子才能稳步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4.启动教研,科教为本,让孩子翱翔
静教院附校的特级教师徐淀芳主任语重心长地表示,课程改革是成功秘诀,通过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成就学校。香港的教学研究起步不如内地,故在教研中要让教师聚焦而行,建立共同愿景,积极互赖,以科学精神成为教学研究的基础。人工智慧对教育是挑战,却也正正是推动教研的契机。我与同班校长老师分享中,提到元朗信义中学将成立STEAM教研小组。副校长将领导科各科主任及对STEAM发展有兴趣的同事,就科创活动与比赛的培训与安排、人工智慧在教学、行政、评估等不同方面的尝试进行有系统性的研究,并与同事分享。
5.支援教师家长,让孩子拥抱科技成长
教师与家长,是孩子接触科技、踏上学习之路的关键引路人,给予他们充分支持,极为必要。周之桦老师指出,为教师提供AI赋能教学、智慧体平台使用及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培训,能助力他们更好地将科技融入日常教学。家长对人工智慧的认知,以及对创新思维的重视程度,同样是人工智慧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未来应积极作为,全力支援教师与家长,让他们在智能时代,能乐于、善于、敢于、勇于陪伴孩子成长。元朗信义中学积极践行这一使命,不仅强化教师发展规划,设立教研基金鼓励教师试用各类软体,还创立“义家易—家长学堂”,安排教师与学生向家长分享人工智慧的应用与创新精神的重要。不同持份者齐心协力,就是推动孩子成长的强大力量,让孩子在科技浪潮中自信拥抱未来。
6.学界同心,创造更有能量的智慧生态
此次上海之行,让我深受触动。上海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社区与学校资源的协同。像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勇担社区责任,支援其他中学生,令人动容。反观香港,正面临小学及初中科学课程改革,若能效仿上海,让中小学相互扶持,必能凝聚磅礴力量,影响深远。此行结识诸多志同道合之士,令人欣喜。团友分享人工智能手机程式在教学与生活中的应用时,那份热忱深深感染众人,也让我们感受到人工智慧与生活的贴近。会议间、餐食时,大家坦诚交流学校的心得、困境与解决之道。葵盛信义学校与元朗信义中学携手,中学生与小学老师共同指导小学生科学实验;元朗信义中学在机器人程式设计比赛中屡获佳绩,还派学生前往区内启信小学义务教授机器人知识。团友听闻,纷纷与同办学团体的中小学校探讨资源分享,成果颇丰。学界协同合作,正是打造优质智慧生态的关键。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智慧教育发展中皆举足轻重。香港的大学、博物馆、艺术馆及企业,资源丰富。只要各方迈出合作步伐,携手共进,定能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智慧学习生态,为智慧教育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人人都是“明师”,让我们为孩子敢于创变无论什么世代,教育都是培养未来人才,又促进个体的健康。无论什么世代,教师都是最爱护下一代的代父母,都是“明师”—明白学生,明白学科,明白学确,明白育人的伟大,这是我们最应珍惜的。为孩子拿出勇气,带领他们在人工智慧的世代成为更有灵魂更有自信的人,道是我们的使命兴福气。
作者: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元朗信义中学尹浩然校长,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