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阎小颖
财政司司长2月26日发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在连续三年录得千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并且须面对经济转型期出现的多重困难和挑战之下,这份预算案平衡了社会各界的诉求,展现出政府力争尽快回复财政平衡的决心,并且善用资源,投资未来,发展人工智能,加快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有助稳固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笔者欢迎和支持这份预算案,同时亦希望政府继续变革破局,沉着应对各种挑战,为香港创造更光明的前景。
根据《财政预算案》的数据,预计今年的综合赤字为872亿元,财政储备在今年3月31日,预计为6473亿元。这已是连续三年出现高达千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令社会关注政府的财政稳健状况。综合地看,这份预算案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平衡各方面的诉求,并首次提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及区议会全体人员冻薪,以及全面削减政府经常性开支由原来的1%增加至2%,展示了回复收支平衡,保持财政稳健的决心,值得肯定。
除了减省开支,这份预算案亦用了大量篇幅,以专门的章节,关注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和北部都会区建设。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全球各国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研究发展,香港也必须投入资源,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使之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重点。
香港学界、科技界和企业界,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推出的本港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HKGAI V1,在安全性方面位列全球第一,相关产品已经在政府部门及社会多个领域运用,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反映出香港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具有一定实力。
此外,邻近香港的深圳、广州、东莞等大湾区城市,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也已取得骄人的成就,发展出多款领先世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香港正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强化粤港合作,这对香港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也有实质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预算案提出,善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及国际化的特点,让香港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国际交流协作的汇聚地,通过前沿研究和落地应用,全力发展人工智能为关键产业,并赋能传统产业升级转型。预算案的这一方向,准确把握住人工智能产业带来的新发展机遇,为香港开拓出新的路径,引领香港走向高质量发展。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社会的未来希望,也是创新科技产业的落脚点,社会普遍期望能优先发展,加快建设。《财政预算案》积极回应了社会的呼声,将采用更多元的发展模式,包括以公私营合作、原址换地,以及试行“片区开发」等方式,加速发展建设。为确保北都建设按时推进,预算案亦提出适度发行政府债券融资,以确保北都建设不会因公共财政状况而受制约。展现出加快建设北都的决心,更加表现出敢于破革求新,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机制的勇气,值得称赞。
总体上看,这份《财政预算案》既展现了政府努力解决眼前财政困难的决心,又能积极用好资源,投资未来,为香港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好的前景,值得肯定和支持。
香港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仍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也有可能出现更大的挑战,笔者期望,特区政府也须继续展现出改革、破局的决心和魄力,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各个层面,作出更大的突破,为香港开创出更光明的前景。
(作者系九龙西各界协会会长、香港成都社团总会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