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杂志(记者彭彦)2025年2月25日东莞报道:今天下午,是东莞市第十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重要时刻,来自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们,怀揣着民众的热切期望与心声,纷纷抵达会场,参与到关乎城市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重要会议中来,共同见证东莞市“两会”时间。

本刊记者就东莞深化AI大模型与制造业的融合路径,DeepSeek与东莞制造业共谋“智造”未来等热点,专访东莞市政协常委刘川,探谈东莞高质量发展中智能制造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布局。
对东莞深化AI大模型与制造业融合路径,东莞市政协常委及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川提出深刻见解。他指出,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和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东莞作为制造业城市,必须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利用AI大模型的技术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刘川认为,东莞拥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这是其独特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东莞应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可持续发展的AI应用之路。他强调,东莞不仅要紧跟全球AI发展的潮流,更要勇于引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为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东莞方案”。
对DeepSeek与东莞制造业的合作,刘川则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具体建议。他指出,DeepSeek在AI大模型领域的领先地位为东莞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他建议东莞积极引入并深度整合DeepSeek技术,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核心产业中。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DeepSeek有望为东莞制造业带来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全面增强。
同时,刘川还鼓励东莞本地企业与DeepSeek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AI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创新应用。他强调,这种深度合作不仅可以推动东莞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还可以促进AI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在智能生产线优化、产品质量智能检测等方面,双方可以共同研发出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为东莞“智造”的未来增添重彩的一笔。
对松山湖高新区与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发展,刘川提出将其打造为AI赋能智能制造的核心区域的建议。他认为,通过以下举措可以形成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首先构建AI创新平台,引进国内外领先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技术活力。其次,加强与国际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AI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东莞“智造”提供国际视野和前沿技术支撑。
在算力、安全等配套资源,刘川提议,在算力方面,建议东莞应加快构建高效、稳定的算力服务体系,满足AI大模型运算的需求。引进先进的算力设备和技术,提升算力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建设,确保AI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安全应用。建立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和网络安全体系,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的发生。在政策层面,则建议东莞市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人才储备,才是东莞AI领域的“智造”之源,在AI领域的人才储备,刘川建议东莞应采取“引进+培养”双管齐下的策略。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AI人才,为东莞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对东莞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等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制造业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AI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晋升空间,使东莞成为AI人才的聚集地和创新高地。这将为东莞“智造”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探索AI商业模式,降低门槛形成协同生态发展,刘川建议东莞应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制造业特点的AI应用模式。通过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等方式,降低工业企业使用AI技术的门槛。同时,推动形成协同生态,鼓励AI企业与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AI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创新应用模式。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促进AI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AI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将有助于东莞形成具有竞争力的AI商业模式,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东莞市政协常委刘川强调,对东莞这样的制造业大市来说,AI大模型的应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盘古大模型3.0等行业大模型可满足特定场景需求,通过与盘古大模型的深度合作,双方将优化模型训练效率,实现知识的高效迁移,推动AI技术在智能质检、供应链优化、工艺设计等关键领域的落地应用,更深层次赋能东莞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