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今年将加强跨境医疗合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推动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培训,在港深既有合作的肿瘤科、急诊科 、妇产科等7个专科基础上,再增加骨科、精神科及耳鼻喉科方面的培训,未来医专将推动深港两地专科医生互认机制,以扩大整个大湾区的专科医生人才库,并希望日后促进香港与深圳专科医生的互认,在两地执业的专科医生通过审核和登记后,可在彼此城市执业。
香港医专昨日举行传媒春茗,介绍新一年工作计划。在促进大湾区医疗协作方面,位于深圳的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于2019年成立,面向深圳医生提供专科培训。作为支持机构之一,香港医专对其提供教学参考及培训支持。目前,深港专培中心已建立7个专科培训,包括肿瘤科、急诊科、妇产科、肾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和麻醉科。过去两年,中心共培训126名学员。现时该中心正在完善有关骨科、精神科及耳鼻喉科的培训。
香港医专新一任主席李锦滔表示,深港专培中心最终的课程框架订立是由深港双方共同讨论后,获深圳市医师协会及深圳市卫健委同意,「不过到现在为止,深港双方还没有专科医生的互认机制,也就是说在深圳或香港现正执业的专科医生,还不能立即到对方地区直接工作,希望未来有机制进行转换认证。」
指港现机制不排斥任何地区
他强调,香港本身有专科医生的认证机制,该机制并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不论美国哈佛、英国剑桥毕业的专科医生也好,如果希望来香港从事相关工作,都需要将他们的资格进行证明、之前的经验给香港方面进行审核;这是一个很详细的过程,如通过审核,医专就会向其批核专科医生资格;取得资格后,该人士还需要在香港医委会登记,才能正式在香港执业。」
李锦滔希望该认证机制扩大,未来可让于深港专培中心受训医生在港获执业资格。该中心的课程长达7年,采取「3+4」模式,包含3年住院培训和4年专科培训,是长期的系统性训练,相信完成培训的医生资格相当不错,希望这批受训的深圳医生也可透过上述认证机制在港执业。
香港医专还会进一步支持深港专培中心的培训基地评审工作,现时有9间深圳市医院的部分专科已通过审核,包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临床肿瘤科、肾内科、综合妇产科及急诊科,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上述四个专科等。
至于香港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由于医生人手不足需暂时关闭,令人关注香港的专科医生人手情况。李锦滔表示,目前放射诊断医生和眼科医生都较为缺乏人手,但公私营人手情况未必完全相符,通常人手紧缺集中在公立医院。
各学院全采能力评估代考试
李锦滔又表示,香港医专辖下的15个学院将会逐步采用「以能力为本的医学教育」,着重对学员的可持续评估和回馈,取代以往单次考试为主的评核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将注重学员的可持续评估和个人化学习。
他举例说,医专将会以手机电子档案化应用程式,记录每个学员所完成的课程、导师回馈等,加强学员和导师之间的沟通,并方便导师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在新模式下,导师亦可直接观察学员为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再与他们检讨做法,也可透过案例分析,与学员讨论面对不同病患的处理方法。
李锦滔表示,虽然过往医专辖下学院均有采取类似的培训,但每间学院或有差异,新模式将统一所有学院做法。医专目前有约2,800名学员及约3,500名导师,未来亦会加强师资培训,包括举办工作场所评估工作坊等,向导师分享如何适当地回馈学员。
预设医疗指示实务指引本季推出
特区政府去年刊宪维持生命治疗的预作决定条例,条例赋权有精神能力的成年人在末期病、持续植物人状况或不可逆转的昏迷等情况,或者其他晚期不可逆转的寿命受限疾病等特定条件下,可应用预设医疗指示(AMD),拒绝接受心肺复苏术(CPR)、化疗、输血等指定治疗方式,条例预计明年5月生效。为让本地医疗业界提前做好准备,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计划今年第一季会推出预设医疗指示最佳实务指引,提供案例场景及常见问题,为医生实际操作提供指引,但不会替代其专业判断。
医专专业及道德伦理委员会的预设医疗指示专责小组召集人谢文华昨日在医专传媒春茗上表示,订立预设医疗指示旨在避免病人在无法作出决定时,家属产生争议,而医专日后发布的指引会加入案例和场景等,期望协助医生与病人及家属一同商量预设照顾计划,包括何时执行预设医疗指示、由谁进行等,同时也厘清医生在制订、拒绝及执行指示时的角色。
她介绍,订立预设医疗指示需要三名签署者,包括病人本人,一名注册医生证人,以及第二位证人(可由医生或护士担任),两名证人均不可为病人的利益攸关者。
为医生及公众办3场研讨会
专责小组预计条例实施后第一阶段订立者的纸本AMD副本将会上传至医健通,公营及私家医院在接收病人时,均可透过平台查阅该提示;第二阶段则会建立专属电子平台(eAMD),有关电子副本可在病人遗失纸本文件时作为验证。
医专主席李锦滔表示,该最佳实务指引将会在法律框架标准表格等范畴,详细阐释条例的应用情况和实务操作,未来亦会举办3场研讨会,让医生及公众更掌握条例的应用。
「医专在这一方面是非常支持这个法例,我们亦希望释除以及指示业界如何正式执行这件事,以及减低他们的疑虑,所以我们辖下的专业及道德伦理委员会制定了预设医疗指示的良好作业指引,因为有了法例,但正式的指引暂时未有出炉,医专在这方面已经筹组了指引,很快就会制定出来,向外发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