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驾驶系统曝光 16座无軚盘 采中俄美欧定位系统
香港机场管理局积极发展无人驾驶系统,先后引入无人拖车、巡逻车以及电动巴士系统,以提升机场营运安全、保安水准及交通配套,迄今香港机场的无人车累计行走超过171.7万公里。机管局日前向传媒展示多款无人驾驶车辆,其中包括以接载旅客往来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以及香港国际机场SKYCITY航天城的自动驾驶运输系统首次曝光。这款16座位无人自动驾驶车,驾驶位置并无常见的车軚盘,为了确保乘客安全,车顶除了有11个影像分析镜头外,亦有来自四个不同国家地区的全球定位系统,互相监控运作情况,首阶段预计最快明年年底前投入服务,初始阶段会有26架无人驾驶车辆,每小时单向可以接载约500人次。
香港机场管理局积极发展的无人驾驶系统,自2018年已开始进行测试,过去5年并引入不同功能的无人驾驶车,其中包括发展无人驾驶拖车、无人驾驶巡逻车及测试无人驾驶巴士等。
车顶11镜头 负责车道影像分析
机管局日前向传媒展示“航天走廊”自动驾驶运输系统的无人驾驶车。香港文汇报记者于现场所见,车身外表为灰黑色,车内有16个座位,比较宽敞,但记者发现车内的驾驶位置竟没有车軚盘。机管局机场运行执行总监姚兆聪解释,该车的规格等同于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定义的“4 级”驾驶自动化,在日后经过有关机构的审批后,便可以在无驾驶者的情况下自动驾驶车辆,为了让乘客能够更加直观感受无人驾驶带来的科技力量,以及更佳的体验,故将车内的驾驶系统隐藏在车头的车板之下。
他续指,现时无人驾驶技术正逐渐成熟,绝对能够给乘客一个安全及舒适的乘车环境,车顶有11个镜头,负责将车道的影像进行分析,以及10个智能雷达,能作高速扫描避开障碍物。除此之外,为了更能提高安全系数,车内安装4个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中国的北斗系统、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
同时机管局为了将自动化技术提升营运效率以及减少对人手依赖,于2019年引入的无人驾驶拖车,负责托运旅客的行李,现时总共有47架。姚兆聪介绍,由去年10月开始,将服务拓展至可将离港行李直接运送至航机附近,以及运送抵港大型行李,直至现时为止,每辆无人驾驶拖车都可以减少4名司机,总共可以节省约200个人手。
使用前大量测试 数年录“零意外”
香港文汇报记者发现,现场两部蓝色车头的无人驾驶车辆,车身分别有8部高清摄影机及4部光学雷达。对此,姚兆聪表示,无人拖车由一般拖车改装,车顶装有4个GPS系统,车头有雷达,这是可侦测拖车前方35米范围内的固定或移动物件,一旦遇上障碍物,便会自动停车,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已进行大量测试,过去数年“零意外”。
此外,机管局2021年11月推出一项新的环保措施:“机场禁区汽车共用服务”,现时一共有84架电动车。姚兆聪表示,为机场员工、服务承办商及代理提供全日24小时的员工接载、货物运送及机场禁区引领服务,“有些航空公司一星期只有三四天工作,亦不想长期租借无人驾驶巴士,让员工透过流动应用程式随时预订,点对点往来机场禁区内的预定地点。”他说虽然车队为电动车,但未来两年内会扩展无人驾驶车辆,以及扩充整个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