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鸣:中央释积极信号 有利港经济上行-紫荆网

屠海鸣:中央释积极信号 有利港经济上行

日期:2024-12-12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屠海鸣

中央新定调,经济动能增。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撑市场、强信心的积极信号。会议消息于周一下午发布后,港股率先大涨, 两日内共升853点;到了周二,沪深两市大幅上涨,美股的中概股也大幅飙升。这是继“9·26”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中央又一次释放积极信号,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近期,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消息:1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今年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12月10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两个活动均释放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积极信号。

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央推动经济发展的大招,必然有利于香港经济持续增长。

推经济发展,稳基础强动能

按惯例,每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来年经济发展定调,同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具体建议,来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代会确定全年经济目标。

此次政治局会议有三句话特别值得关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宏观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三位一体”,三点同时发力,则可形成强大推动力。这一次,“宏观政策”前面用的是“更加积极有为”,比过往多了“更加”二字;“财政政策”前面用的是“更加积极”,比以往多了“更加”;“货币政策”前面用的是“适度宽松”,这是时隔14年再次使用这一词汇。货币政策取向由紧到松,一般分为“从紧” “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五个区间。从“稳健”到“适度宽松”的跨越,是把“闸门”开得更大了。

会议还明确了两个重点:楼市和股市。对于楼市,上一次政治局会议用的是“止跌回稳”,这一次政治局会议对楼市和股市都强调“稳住”。这释放出两层含义:一是楼市和股市还有下跌的风险;二是明年经济的底线是楼市和股市不能再下跌。

从政治局会议定调可以看出,中央撑经济的力度将是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至少给香港带来以下好处:

其一,香港楼市、股市与内地经济联系很深,特别是中资银行和中资企业占据港股上市公司市值的7成,这有利于香港稳定楼市和股市。

其二,内地提振消费,有利于香港吸引内地游客来港,为香港旅游、零售、交通运输、食肆、酒店等行业注入活力。

其三,内地经济整体向好,将会减轻出口面临的压力,也将减轻香港转口贸易的压力。

看经济韧性,挖潜力强信心

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句话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二是“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三是“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这三句话是定性、定向、定调。

其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了对我国经济的基本判断: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尽管通缩压力大、消费不及预期、出口面临压力、投资动力不足,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仍然是最快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了经济发力的方向: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但只要我们自身经济实力强、活力足,就对冲外部不利因素,立于不败之地。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了对待困难的态度: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信心,就会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挺过难关,走向光明。

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取向,给香港以深刻启示。香港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不少,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还要看到以下有利因素:

第一,国家对香港的支持力度没有变。中央深知香港在国家大局中的重要作用,近期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挺港措施,挺港政策陆续有来、源源不断。

第二,香港的传统优势没有变。看香港的“三大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并没有像某些人预言的那样衰落;以香港国际机场“三跑”启用为标志,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稳固;未来,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可能会受到冲击,但香港正在拓展贸易空间,努力降低风险。

第三,香港的新优势正在成长。随著“北部都会区”的开发,创新科技发展将会迎来新机遇,未来香港有望把创新科技打造成新优势;此外,特区政府推进文化旅游、商业零售等行业转型升级,都会形成新优势。

促合作共赢,优化外部环境

在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习主席说:“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他倡议大家“应该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

出席该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包括: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洪博等。

“1+10”对话会的前身是“1+6”圆桌对话会,“1”没有变,“6”则变成了“10”,仅从数字的变化就可以印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强合作、促共赢,是对话会的鲜明主题。越是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越要优化和塑造于我国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与主要国际组织的互动,启示香港应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空间。香港至少可以在以下两处发力:

第一,吸引主要国际组织在香港设立办事机构。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国际航线密集,通达世界主要城市,也是实施普通法的地区,是国际组织设立办事机构的理想之地。

其二,借助主要国际组织拓展合作空间。香港正在极力开拓东南亚和海湾国家市场,推介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和“超级增值人”的优势,国际组织可以助力香港寻觅合作伙伴。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会见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时,多次提及要增强发展信心,有中央的坚定支持,香港的发展动能会更加强劲。

岁末之际,中央发出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表明中国经济再踩“油门”,给香港经济注入信心和动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孙艺宁 校对:郭孟琦 监制:张晶晶
丁薛祥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
丁薛祥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消费“热辣滚烫”
打开看看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