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历时8年、造价达1415亿港元,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系统28日已全面启用,这是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
随着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全面启用、机管局入股珠海机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迈入新的里程碑。
根据广东交通运输部门估算,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拥有7个运输机场、17条跑道,旅客吞吐量达4.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客货保障能力比2020年约提升一倍。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30日表示,三条跑道可同时运作,包括南跑道、于2022年11月正式启用的新北跑道,以及由原北跑道重新配置成的中跑道,有望为香港航运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香港机场于2035起,将可每年处理约1.2亿人次旅客及约1000万公吨货物。长远飞机升降量料可由现时每小时69架,逐步增至102架次。
三跑道系统建造工程在2016年启动,填海拓地650公顷、新建全长3800米的第三跑道,扩建二号客运大楼,兴建新旅客捷运系统等,是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建。
“规模差不多等于在现有机场的旁边,兴建一个新的机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说,三跑落成有战略意义,对航空业提出三个要求:全速恢复航空运力;积极结合湾区优势并驾齐驱;全力扩阔国际联系拓航线,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交通运输部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航空枢纽、物流枢纽地位。三跑道系统的建成启用必将进一步扩展香港国际机场航线网络,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7座运输机场、11条跑道,包括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3座国际航空枢纽,澳门国际机场和珠海金湾国际机场两座干线机场以及佛山沙堤机场和惠州平潭机场两座支线机场。
值得注意的是,三跑道的启用,只是实现香港机场从“城市机场”发展成“机场城市”的其中一环。香港机管局董事会主席林天福预告,将全力推进“机场城市”计划,打造机场为具备香港国际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机场新酒店和三座甲级办公楼落成,零售、餐饮、娱乐综合商业区11 SKIES明年下半年陆续开幕,机场未来的价值不止于物流人流,更带动高端商业、旅游和休闲活动,可以预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将带来更庞大产值。
除了“练好内功”,香港国际机场还不断加强与区内联系,发展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多式联运网络,其中去年12月开通的“经珠港飞”直通客运服务,能发挥港珠两地机场互补的优势。
林世雄表示,可把服务推广至更多香港没有直航的内地城市,从而结合香港机场的国际航空网络和珠海机场的国内航空网络,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以提升香港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在香港国际机场积极发展的同时,大湾区内的其他机场也在发力。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在进行,建设第四、第五跑道,预计2025年建成启用后,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600万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三跑道扩建工程也在加速推进,预计到2026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
至于香港机管局刚刚斥资43亿元人民币入股的珠海机场,也正进行扩建工程,包括兴建全新的T2航站楼,目标于2025年落成启用。届时珠海机场每年将可以处理旅客超过2700万人次。去年,珠海机场的年旅客处理量超过1100万人次。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航空客货运需求量将达3.87亿人次、2000万吨。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叶文祺表示,从大湾区建设及国家规划层面来说,香港机场通过三跑系统实现扩容增量,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内提出的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战略的重要一步。随着大湾区内各主要机场将在未来数年相继完成扩建,他建议区内各机场之间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更好协调整个湾区机场群的合作发展。
来源: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