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房屋局局长 何永贤
房屋议题一直是本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亦是香港市民大众关心的议题。本届政府全力提速、提量、提质、提效,觅地、建屋,切实解决房屋问题。房屋局与房屋署一直秉持以市民幸福为依归的态度,用心推进好每一个政策。
居好屋:
以民为本制定“简朴房”规管制度
取缔劣质“㓥房”,改善基层市民的住屋环境,是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共同目标。劣质“㓥房”问题源于过往土地和公营房屋供应不足,随着本届政府过去两年多的努力,未来房屋供应将大幅上升,让我们更有“底气”逐步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行政长官于今年的《施政报告》便宣布政府会以立法方式制定“简朴房”规管制度。
顾名思义,“简朴房”是“简单、朴实”的房间。我们以务实的态度,建议订定一些最低标准及基本要求,包括楼面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对楼底高度、消防、结构安全、通风有基本要求,需设独立的洗手间、独立的水电表等。日后出租的分间单位必须是要符合标准的“简朴房”,而不符合标准的出租单位就必须要改建,由专业人士确认、认证,否则业主需负上刑事责任。同时,我们亦建议设立一个登记制度,让登记了认证的“简朴房”清楚地登记列出,而新进入市场的分间单位亦都必须要符合这个“简朴房”的认证才可以出租。
为全力推展规管制度的工作,我们会在12月到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聆听大家的意见,随后在12月至明年2月展开咨询。视乎咨询结果,我们会尽快提交条例草案予立法会审议,争取在2025年内通过有关的法例。政府会以务实、以民为本的宗旨,配合市场新供应,以及公营房屋的供应和政策,在完成“简朴房”规管制度的立法程序和登记期结束后,按部就班,有序推进就违法出租不合标准单位的执法行动,逐步取缔劣质“㓥房”,直至清零。我们乐见社会大众普遍支持这个方向,我们必定会全力推展,带领社会逐步迈向这个目标。

早上楼:
公营房屋、过渡性房屋及“简约公屋”
过去两年,公屋平均轮候时间下降了约半年之多,由高峰6.1年,下降至5.5年。我们觅得足够的土地,满足长远房屋需求。连同“简约公屋”在内,未来的五年(即由2025/26起的五年),总体的公营房屋供应量达到189,000伙。比起本届政府上任的五年(即2022/23年开始的五年),大幅增加了80%。
为让居住不适切居所,特别是有小朋友的家庭尽快搬离恶劣的“㓥房”居住环境,我们推出了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两者进度都非常好。现已有17,9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投入服务,部分单位的流转率更达144%,供第二批居民入住。至于“简约公屋”,我们的目标是推出30,000个单位,首批于元朗攸壆路的单位进度良好,我们预计约2,100个单位会在明年(2025年)第一季落成入伙。我们正接受第一批4,400个单位的申请,截止至今年11月18日,共收到约11,840份申请,反应非常踊跃。
公屋是珍贵的社会资源,为确保社会资源用得其所,我们全力打击滥用公屋。在上两个年度,我们回收了5,000个被滥用或违反了租约条例的单位,5,000个单位等于一个中型屋邨,成效非常显著。为鼓励市民举报滥用公屋的情况,我们打算明年(2025年)1月推出“善用公屋资源奖励计划”,市民透过实名举报,提供确切情报而使房屋署能成功回收被滥用的公屋单位将会得到一些奖赏,希望可以此找出更多滥用公屋的个案,保护我们珍贵的资源。
为鼓励新生家庭,我们推出了“家有初生优先配屋计划”,有新生婴儿的家庭可以提早或缩减一年的轮候时间。到现在为止有2,300宗合资格的公屋申请获缩减一年的轮候时间。另外,“家有初生优先选楼计划”亦已经在“居屋2024”推行。
新科技:
“组装合成”建筑法与智慧屋邨
我们的目标是在第二个五年内,有不少于一半的项目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事实上,在现时第一个五年内(2023/24年起的五年内),已经有20个项目采用了这个方法,可以说是超前达成目标。第二代的“组装合成”建筑法(MiC 2.0)亦会在我们明年的项目中推进,这个方法比起第一代建筑方法效率更高,我们希望在提速、提效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会继续在合适的项目当中采取“组装合成”建筑法,并透过设计及建筑合约去增加建屋的效率。
我们挑选了10个公共屋邨做智慧屋邨管理的试点,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来提升效益。由明年起,我们会建立一个中央物业管理平台,希望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利用更多的数字数据增加成效。在明年的新建公营房屋项目当中,我们也会推出一个项目资讯管理平台,利用更多的数字资料,以及三维地图、虚拟数码模型等等,令我们的工程无论是设计、进度、质素监管、验收交付等整个流程,都可以更有成效。
筑未来:双管齐下助力青年置业创业
我们非常重视帮助青年人置业,助力青年们在房屋阶梯向上流。《施政报告》推出了一系列协助年青人置业的措施,包括为提升有兴趣买居屋的年青人的置业机会,房屋委员会(以下简称“房委会”)由下一期居屋起为40岁以下申请购买居屋单位的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分派多一个抽签号码。同时,由下一期“白居二”(白表居屋第二市场计划)起,增加1,500个配额,全数拨予40岁以下的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而为增加有持续购买资助出售单位意欲的申请者购买单位的机会,我们亦会为屡次向隅者分派多一个(抽签)号码。举例来说,如过去两次均向隅的青年家庭,若以“居屋2023”为基础,他的机会将增加60%。

我们明白有青年人关注首期的问题,现时绿表申请人在购买居屋时,只需付5%首期,白表申请人亦只需付10%的首期,即约10多万至20多万港元。房委会亦为白表及绿表申请人提供单位买价最高90%及95%的按揭保证,以降低他们按揭方面的负担。此外,我们目标在十年的后段,将公屋和资助出售单位的比例由目前的70:30(即七成公屋、三成资助出售房屋)逐步调整到60:40,希望借此帮助年轻人及青年家庭向上流,并有更多选择。为让年轻人有更多创业的机会,早前房委会推出了一个“共筑.创业家”计划,很受欢迎。参与项目比赛胜出的年轻团队,可在我们旗下商场商铺免租金开业7个月。我们未来会进一步扩展这个先导计划,也希望鼓励私营的商场和其他业主,同样提供更多机会让年轻人创业,发挥所长。

“共筑幸福”是我们对房屋政策的期许和愿景,亦是我们对市民的承诺。今年9月房屋局和房委会发布了整套“幸福设计”指引,涵盖八大幸福概念,包括“活力健康”、“绿色生活”、“乐龄安居”、“跨代共融”、“家社互联”、“城市连结”、“增值上流”和“地方形象”,以及一本空间指南。指引详细解释了8个幸福概念及衍生而成的超过50个幸福策略及170多个非常“落地”的设计建议,让我们日后设计或翻新公营房屋时能融汇、实践和继续优化这些设计要素。这份有温度的指引,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公营房屋成为社会实践“幸福设计”的起步点,逐渐推广到其他的项目,为大家营造更幸福的社区。
我们房屋局与房屋署一直秉持以市民幸福为依归的态度,用心推进好每一个政策。我们会继续努力增加公营房屋供应,全速推展落实解决“㓥房”问题的建议;支持青年购买资助出售单位,完善置业阶梯,并全力保护珍贵的公屋资源;也会在兴建公营房屋上发展建筑科技和推进公屋的数字化管理,促进建筑科技的开创研发与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