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人才培育、学术研究和技术转移,香港理工大学今日(19日)正式成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并在“航天航空科技创新高峰会——香港低空经济发展分论坛”上举办成立仪式。据介绍,该研究中心将透过应用研究,提出针对在香港使用无人机的操作守则,并联同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提出修改或制定新法规的政策建议。

该研究中心汇集来自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土地测量及资讯学系、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物流及航运学系的专家学者,专注基础设施部署与低空空域营运,以及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的开发等两个关键领域。第一个领域旨在有效设计和管理低空空域,确保其安全高效的使用。第二个领域则聚焦于开发先进技术,确保飞行器能够在低空空域中,即使在挑战性的情况下,也能安全飞行。
推低空经济硕士课程培养专才
理大副校长(研究与创新)兼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汝恒教授指出,低空经济是国家大力推动的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之一。理大积极支持低空经济相关技术发展,包括城市景观中的无人机包裹递送和无人机运输系统。同时,理大也向政府提供有关低空经济的政策建议,获得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理大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黄海龙博士在介绍理大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成立目的及研究项目时表示,明年9月理大将开办低空经济硕士课程,从航空硬件和民航软件等方面,跨学科培养发展低空经济所需的专业人才。

与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合作创新实践
目前,研究中心已展开研究低空空中交通管理、利用无人机运输货物等项目。透过应用研究,理大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将提出针对在香港使用无人机的操作守则,并联同理大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提出修改或制定新法规的政策建议。

理大校长滕锦光、立法会议员兼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创会会长葛珮帆,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创会副会长、智慧城市联盟创办人及荣誉会长邓淑明等出席理大低空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当日,理大与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合作,促进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