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给大众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他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是一位尽显担当的青年才俊;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内地及香港在国际间开展交流与合作的专业人士……在奋力前行间,霍启刚已取得很多成绩,但他从未停下脚步。2023年1月,霍启刚被香港特区政府任命为香港艺术发展局(简称“香港艺发局”)主席。自此,推动香港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成为他的一项新使命、新任务。
今年10月14日至18日,历经两年精心筹备,“首届香港演艺博览”(简称“演艺博览”)举办,这也是霍启刚履职以来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平台战略: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一直以来,香港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这样的前提下,让香港与内地的文化艺术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成为香港艺发局的重要使命。希望文艺工作者能够开展更多跨界交流与合作。”从商业、体育,到艺术、文旅,多年来,霍启刚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积极拓展内地和香港的交流与互动。“当前,香港正着力打造一个优质文化平台,在文化艺术领域协同发力,演艺博览因此应运而生。可以说,演艺博览正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搭建起国内外文化交流平台。”霍启刚说。
在香港特区政府、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筹备,演艺博览得以如期呈现。作为一场专业博览会,演艺博览的各项数据可圈可点: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组织内地20余家单位、100多位代表参展;来自美国、加拿大、沙特等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从业者参会……霍启刚坦言:“万事开头难,演艺博览能够顺利举行,得益于多方共同付出的大量心血和努力。此次活动的成效和成果,也证明国内外对演艺博览文化价值、传播价值的认可。”
此次参展的内地单位对演艺博览发挥的作用与呈现的效果感到满意。有参展单位负责人表示,演艺博览汇聚了众多的国际演艺企业和单位,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远超预期。他们在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接触洽谈之余,也自发组织了此次一同来到香港的其他内地演艺单位,共同探讨了未来合作的诸多可能,希望主办方能够进一步明确各方需求,提高对接匹配度,进一步提高洽谈效率,推动更多实质性的合作成果落地,让演艺博览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深挖优势:在文化创新中发现机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电影、电视剧、歌曲等在内地风靡一时,形成一股香港文化热潮。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演艺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文艺工作的重要命题。在演艺博览现场,来自香港本地的小型社团、独立艺术家带来了许多跨媒介艺术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要先了解文化创新的目标,才能找到有效的创新路径。依托创意创新,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终目的。”霍启刚说,“比如,传统粤剧就在不断推出贴合时代潮流的新剧目,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这些都是很好的创新尝试。香港艺发局鼓励本地艺术家大胆尝试,以期寻求更多新突破。内地很多文化机构都积极尝试创新,想办法满足群众需求,这是非常实际的目标,也很值得香港借鉴。”
藉助此次活动,香港作为世界文化交流平台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内地参展代表一致认为此次活动内容充实,收获颇丰。“香港营商环境好,我们希望通过演艺博览这一平台促进更多优秀演艺产品出海,并加强产业交流与合作。”霍启刚介绍,“这次我们邀请了内地众多大型文化集团,这种体量是香港演艺行业所不具备的。未来,我们希望内地的文化集团可以考虑把香港作为一个对外交流基地。我们也将着力为内地企业打造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降低跨境交流成本,形成一套内地与香港可持续、常态化的合作机制。”
并船出海:积极探寻演艺中心发展新路径
演艺博览吸引了逾1600名艺术界专业人士,参与总人次超3.1万;为期5天的活动包括100多场表演、讲座及交流活动,打造演博节目、国际精品演出以及轮流展演,设有近100个展览摊位,展示来自世界多地的艺术团体的作品。
演艺博览首次举办便获得各界的肯定。霍启刚则希望听到更多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更好地持续向香港特区政府争取更多支持。他在深度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也逐步形成了新构想,比如找准内地和香港对国际市场的需求,明确更精准的合作定位;现场展示部分可按照不同的专题分区,组织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主题对接等。
如今,香港积极担当着“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如何利用好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区位优势?怎样让内地和香港“并船出海”、携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些都是霍启刚持续深入思考的问题。更好利用演艺博览这一优质平台,藉助香港现有的物流、免税港、金融等优势,促进文化艺术一起出海,是霍启刚未来努力的目标。他说:“我们如何以一个演艺博览的体量,最大程度地配合好国家战略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有没有发展机遇?我认为这些都是演艺博览未来要考虑的问题。”
在谈及内地与香港开展文艺交流时,霍启刚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评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很多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有助于两地文化艺术从业者开展更深入的合作。”霍启刚认为,已经深耕10余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就是一个成功案例。香港的独特优势帮助巴塞尔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香港也因此成为视觉艺术交流中心。演艺博览也存在诸多相似情况,希望借由这一平台,为香港构建演艺中心的新定位,并借此搭建更大的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一个常态化的文化交流基地。
未来10年、20年,演艺博览将会如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让演艺文化在未来经济发展新动能中有了明确定位,也让我对文艺工作、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霍启刚看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各界对文化的重视与支持,未来演艺博览这个品牌会一路成长,成为全民关注和参与的重要文化艺术活动。
(本文原刊于《中国文化报》,原标题为《首届香港演艺博览:依托国家发展战略 建构文化交流平台》,记者景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