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伯铨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希望人人都有完美的成功和幸福,不希望有谁到了成功的时候忽然身体垮下去。但我不希望看到的这些事情,却天天在我们的身边上演。为何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才七八十岁,而且大多是死于疾病!为什么今人比古人所预期的天年寿命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呢?是谁偷走了这四五十年的宝贵生命呢?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是什么导致我们生病,是谁偷走了我们四五十年的阳寿呢?人生天地之间,大自然中的风、寒、暑、湿、燥、火时时刻刻都在威胁著我们的健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六淫邪气」。一年四季,春有风邪,夏有暑邪、湿邪,秋有燥邪,冬有寒邪。它们侵入人体后,有的很快就发病,有的则要潜伏相当长一段时间,转化成各种形式的其他病变。然而,同在六淫邪气之中的包围之中,为什么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不生呢?当然是阴气。
中医古就有「女子伤春,男子悲秋」之说,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万物开始萌发。这时候人也要保持向上的生机,保持愉快的心情。但很多女性却很容易「伤春」。春天时,就会变得情绪很低落、淡淡的惆帐,《黄帝内经》里指出,女子属阴,而春天是阳气生发、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容易诱发女子对生育本能的冲动,其主要反应在肝肾,当这种欲望无法实现时,也就是阳盖过阴时,就会引起生理病变,继而诱发悲伤抑郁情绪。
男子悲秋,在中医看来,男子属阳,比较容易跟秋冬的阴气相感。秋天的时候,万物都结果实了,男人到这个时候还一无所成的话就会悲从心来,易于焦虑和烦躁。古时是秋天的时候征兵,让男子到边关打仗,建功立业的机会;或者给男子订婚,平息他不满的情绪,平杀气。伤春悲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季节性心理。因此,为了使这种季节性的心理变化不至于成为情志病,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它。到现在,上述古代的方法虽然不太适用了,但是也启发我们心理调整可以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避免不良情志对五脏六腑的伤害,这就是「天人相应」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心神的怡养、情志的调摄等方法,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的高度统一,以延年益寿。
每年的九月廿三左右是秋分节气,秋分正好是秋季的中分点,如春分一样,秋分这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秋分过后,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在我国,秋分才是秋天的真正开始,这个时节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关于秋分养生有与春分养生相似的地方,就是要顺应四时变化,保持体内阴阳平衡,具体方法就是保证良好睡眠,保持乐观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这样可以避让肃杀之气,适应秋天的平容之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秋三月,此谓容千,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养收」呢?
(1)秋季养生要防「秋燥症」
燥邪伤人,尤为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乾、唇乾、鼻乾、咽乾、舌乾少津、大便乾结、皮肤乾燥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乾燥、声音嘶哑、乾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防秋燥要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水果。要早睡早起,吸收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从而精力充沛。
(2)秋季养生要防「湿邪」
俗语讲秋风兼秋雨,秋雨还是很多的,此时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腹泻。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藕、山药等。
(3)秋季养生要防「贼风」
秋天凉风习习,很多人喜欢开著窗子睡,而且秋天气候变化大。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要增强抵抗力。
秋季养生食疗方
(一)莲子芝麻羹
材料:取莲子肉30克,芝麻15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芝麻炒香,研成细末,莲子加水煮一小时,再加入芝麻细末、白糖,煮熟即可。功效:此方可补五脏,强肝肾。
(二)补中益气炖南瓜
材料:嫩南瓜一个,粉丝少许,五花肉250克,2鸡蛋个,姜、葱、味精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南瓜冼净,从上面切去一个盖,挖去中间的瓜瓤。五花肉剁碎,粉丝泡软后切成小段。将五花肉、粉丝、姜米、葱花、盐、味精等搅在一起,打入鸡蛋,搅匀放入南瓜内。将南瓜夜入锅内,隔水用大火炖3个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此方能补中益气。止咳、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