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刘兆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日期:2023-10-11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刘兆佳

古往今来,在所有崛起的大国中,其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在国内备受尊崇与虔敬,也在国际上享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所有大国的领导者都把保护和弘扬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非如此便不能够树立国家观念、推进民族团结、提升民族自信、防范外来思想对本国文化的侵蚀、制定合乎国情和人民拥戴的方针政策,以及强化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软实力。在这方面而言,崛起中的中国当然亦不例外。

一直以来,习近平主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论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嵌在中国的内政和外交战略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成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部分之一。今年10月8日,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今年6月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毫无疑问,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首先,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密切关系。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结合”。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指出“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性。“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我说过,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也就是说,“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和必须的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具思想活力和实际作用。

第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发生的一条中国开创的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这些特色在相当程度上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有关。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第三,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之上。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不少契合之处。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新闻办于今年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

白皮书更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文化的和合理念、中华民族的“天下一家”思想、中华民族的“仁德博爱”之心、中华民族的“立己达人”之道和中华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关系。在全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现代意义上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用好香港优势推广中华文化

第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第二条规定要“传承民族精神”,第六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最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思想和文化上的影响力。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更要求“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香港而言也有重要战略意义,尤其在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对国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加强在香港的学校内和社会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是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使命。

事实上,纵使香港经历过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但在众多学术界、文化艺术界和其他有心人的努力下,中国传统文化却不但保存下来,而且有所发展,并让香港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之都。刘蜀永教授昨天的文章对此作了充分介绍。因此,香港已经具有良好的条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更可以利用本身优势协助国家在全世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让海外人士更容易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方面。这肯定是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能够为国家争取国际话语权所能作出的独特贡献之一。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文章原刊于《大公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赵欣 监制:张晶晶
驻港国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区国安法治绝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李家超:助力国家中医药“走出去”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
香港原讼法庭就串谋颠覆国家政权案判刑
打开看看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