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茶辅合一 张中师生正向价值观春风化雨

长山茶辅合一 张中师生正向价值观春风化雨

日期:2023-10-12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杜甫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刻画春雨默默奉献,滋润大地的本质,正如老师于无形中成风化人,培育英才。这就是“潜移默化”,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底蕴。我们可以从古书塾的壁画感受到:“桃园结义图” 完美演绎了 “义” 的真谛;“岳母刺字图” 推崇精忠报国;“廿四孝故事图” 宣扬孝悌,例子不胜枚举。熏陶学子于无形,看图识理,壁画就是最生动的价值观教育 “懒人包”,包含种种价值观。传统教育 “潜移默化” 的成效不容小觑,贵在坚持。

和而不同,茶香结合人情味

茶有 “国饮” 之称,相关技艺及习俗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可解渴、养生;或品吃赏趣,陶冶性情,成为国人生活中不能或缺的佳品。笔者作为一名中文老师,也是辅导老师,闲来喜欢茗茶,心想透过茶叙凝聚文化爱好者,藉著品茶与学生谈心论志,不就是一幅美好的 “沂水春风” 图吗?结合传统文化,把茶谈心,凝聚师生,这就是 “茶辅合一” 的理念。

图1

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张煊昌中学辅导主任赖长山老师的推动下,学校于2002年成立茶艺学会。长山老师说品茗是手段,目标是透过茶叙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长山老师指,茶有一种须意会才可领悟的魔力,品茗者啜饮数杯,自然放下个人的烦恼与成见,与大伙儿打成一片。瞬间,茶香与人情结合,“张中人” 独特的人情味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何谓和谐?长山笑言不言而喻了吧!“和” 是茶艺文化的要旨,透过茶叙,学生们在互动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文化精华,从而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唤起国民身份认同。

图2
图3

巧塑人伦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个人内在诚意的体现。中国茶艺承袭了中国传统的人伦精神,借由饮茶,可以生动学到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和规矩。许多茶桌礼仪都体现长幼有序、兄友弟恭的美德,如奉茶,一般是从左至右顺序敬奉,遇有长辈,得先敬长辈,再按次序奉茶,这就是中国伦理道德的体现,淘气无礼的学生参与其中也得照办。无形中培养学员的规矩与品格。而笔者身为辅导老师,在茶艺坊与学生面谈,茶成为彼此沟通的媒介,话匣子也自然打开,辅导工作如鱼得水、水到渠成。周星驰电影名句:“坐低饮杯茶食个包,唔掂倾到掂” 说得好,饮茶食包缔造良好氛围,化戾气为祥和,实在一举多得。

图4
图5

跨科合作 多元文化冶一炉

茶艺承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结合茶艺,有利开启中国文化的大门。中大校友会张煊昌中学位于元朗,古迹处处。长山老师多年来致力把文化专题考察活动与茶艺结合,如到屏山文物径考察,引导学员欣赏中国传统建筑与围村文化;又如研习盆菜文化后,大伙儿到茶艺坊品茗,让学员感受茶叶消滞、解渴的功用;多元活动汇流,成果相得益彰。

图6

长山老师感慨,20多年过去了,茶艺学会也植根“张中”。偶尔在走廊与学生相遇,一脸稚气的孩子会说:“赖老师,得闲饮茶。” 这不正体现中华博大精深的茶艺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著同学的为人处世之道吗!

图7

 

来源:《知识》10月刊

文:善牧会玛利湾学校林泳施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校友会联会张煊昌中学赖长山主任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皓天 校对:黄沛臻 监制:廖国良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