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益利乐生教育基金暨汉鼎书院主办、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协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大湾区教育高峰论坛,11月11日在香港汉鼎书院举行。与会嘉宾探讨开放内地中小学生来港就读,发展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
近年来,由于出生率等原因,香港中小学生有流失学生现象,论坛聚焦开放内地中小学生来港就读议题,特别是大湾区的学生来香港读书,希望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流动互补共享,为香港培养未来人才。

益利乐生教育基金董事会主席、漠鼎书院创校校监徐莉表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的施政报告关键词是“抢人才”,徐莉认为香港目前的人才格局需要进一步扩大。“名校毕业生等高精尖人才可以来港工作,那么,优秀的中小学生为什么不可以来港读书呢?”
徐莉表示,假如有一批中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可能不是高才、优才或专才,也不是投资移民,但学生品质很好,如果能来香港,是否可以考虑给他们的父母陪读签证。这些陪读签证的家长也可以在香港就业,解决香港就业人口不足的问题。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在论坛上分享以北部都会区为契机发展香港教育枢纽。他具体建议,可鼓励香港本地高校在北部都会区建设第二校区;与海外知名大学合作建设亚洲校区;规划寄宿制中小学,提供各类国际课程。

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主席骆勇于2010年以优才计划来港,他认为新一届特区政府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大胆作为,特别是“高才通”政策引人才的力度强、见效快。香港教育目前面临生源减少的困境,引进人才对香港教育有长远贡献;本届论坛抛出内地中小学生来港就读议题,也是一个契机,思考如何扩大生源。
当天,汉鼎书院还举办了圆桌论坛和学校开放日,现场有内地高才带著孩子到学校参观,也有正在申请来港的深圳家长参与论坛,了解香港最新人才政策。
来源: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