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鸣
国家移民管理局上周发布公告,从今日起,内地居民赴港澳团队旅游签注“全国通办”将全面恢复,内地居民可向全国任一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交赴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签注申请,申办手续与户籍地一致;同时,在1月8日恢复比邻港澳口岸边检快捷通关的基础上,按照疫情前做法和标准要求,允许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等一年多次有效出入境通行证的中国公民,可经边检快捷通道通行,意味内地居民来港旅游更加便捷,加上即将到来的暑假,相信新一波内地游客潮即将来临。
上一波内地游客潮还出现在2018年,香港旅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内地客达5,103万人次,按年大升14.8%;2019年上半年,内地游客人数呈上升趋势,6月爆发“修例风波”后,内地游客人数断崖式下跌;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爆发,2021年全年内地访港旅客约6.5万人次,跌至谷底;2022年,内地来港旅客逾37万人次,有所回升。
在久违内地游客潮之后,香港如何迎接新一波内地游客潮呢?
内地客3变化 多元化趋势明显
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香港共接待62.5万内地游客,比2022年一年接待的还多,可看出内地游客增多的势头了。除了人数的增加,更值得关注的是内地游客有3个变化:一是年轻人增多了,二是自由行增多了,三是体验式消费增多了。
过往来港旅游的内地客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尖沙咀、铜锣湾、中环等购物胜地挥金如土的“豪客”,常常为了目标血拼到底;另一类是匆匆忙忙的“赶路客”,他们大多是退休老人,养老金不高,通常不会大额消费。
现在,内地游客当中多了一个群体--年轻人。他们兜里有钱,但不是土豪;他们有文化、有品位,更会理性消费;他们到香港来,并非冲着“买买买,吃吃吃”,而是以一种休闲心态,在香港来一次沉浸式体验,行山、下海领略自然风光,逛街、进书店、喝咖啡,品味港式文化;他们想走就走,想停便停,行走的脚步取决于心境,而不是导游的“忽悠”。毕竟,在他们看来,香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地方,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决定来住几天,他们既用不着一掷千金,也用不着步履匆匆。
旅游升级契机 打造更多新场景
4月30日,香港西九的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博物馆一早便大排长龙,最终管理方只能实施人流管制。据统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当日接待近7,300人次入场,创2022年7月开馆以来新高;M+博物馆也接待近1.9万人次入场,创2021年11月开幕以来新高。
那一幕幕人头攒动、大排长龙的场景提醒我们,香港应打造更多旅游新地标、新场景,愈来愈多内地客希望在香港感受到与内地不同的感受和经历,而这正是香港旅游升级的契机!
过去3年,香港在旅游资源和设施建设上,持续推陈出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给游客提供“视觉盛宴”;新近改造的中环街市,呈现时尚活力的现代共享空间,为城市增添更多艺术气质;香港不少历史街区也不断焕新升级,在“大城小区”项目中,以香港文化为线,赋予老街新的生命力。这些旅游消费新场景都不错,相信能吸引不少内地客。
但这还远远不够!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用哪些地标建筑、消费场景来呈现“交汇点”的魅力?香港正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能否为内地游客提供更多高水平的文化艺术体验?香港的武侠小说曾经在内地风靡一时,金庸、李小龙、梁羽生等是许多人心中的“大侠”,《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小李飞刀》是许多人的集体记忆,能否把更多武侠故事变为旅游消费场景?香港若能在这些方面做好文章,定能增强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
购物还须便利化 速提升智能化
购物一族仍在内地游客中占较大比重,但他们现在对购物便利化的要求更高了。一方面,全球大企业都在争夺中国市场,西方品牌、奢侈品店进军内地一线城市,甚至渗透到二线、三线城市,内地人有了更多选择,不见得非要到香港购买;另一方面,内地网购非常发达,网上选货,网上支付,送货上门,7天无理由退货,都可以一键搞定。随着近年内地市场监管日益严格,假冒伪劣商品无处可逃,内地民众的消费水准亦提升了。
反观香港,一些商场空间狭小、人手紧缺,购物需要排长龙,网上支付系统、物流配送也没有内地便捷,这将大大降低内地游客的购物欲望;另外,过去3年香港游客稀少,零售业一派萧条,许多商家大量裁员,现时顾客突然增多,人手不够,一下子措手不及。这需要立即想办法,或赶快设法增加人手,或赶快打造“智能购物中心”,多用机器代替人手的工作。
今年3月,有人看到来港旅游的内地客在红磡、土瓜湾一带的街上用餐,并挤在人行道上,引发社区居民不满,政府机构马上进行检查,并布置警力维持秩序;另有网民还分享内地客在浅水湾一个公厕外吃方便面的照片,也引发热议。
这些场景既令游客旅游体验变差,又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令人联想到疫情前内地游客在香港的情景。3年多时间过去了,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令人诧异!
不能简单地把以上问题归结于香港城市狭小。我们要看:旅游线路的规划是否科学?旅游配套的设施是否跟得上?“错峰观光”是否做到位?交通运力是否充足?对低成本旅行团,是否采取限制措施?……这些问题都值得反思。香港已沉寂了3年,难道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总是陷入“没有游客盼游客,游客来了烦游客”的怪圈吧!
实招化解拥挤 平等包容待游客
香港部分居民对内地客的心态很复杂。一方面,游客来了可带动旅游、零售、餐饮、酒店、交通行业复苏,给香港带来活力;另一方面,游客来了,挤占交通资源和公共空间,使原本就不宽敞的香港更加拥挤。此外,还有一些居民在内地客面前有一种天然优越感,视内地来客“低人一等”,歧视操普通话的人,即使内地客用十分友好的态度进行交流,也并不会得到任何反馈。
这些心态都是不可取的。香港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开放包容、亲善友好、平等互助是一个文明城市必不可少的品质,若对欧美游客“高看一眼”,对内地游客“低看一眼”,“东方之珠”的文明水准何在?
经历内地游客断崖式下滑后,香港各界深深感受到内地游客对香港的重要性,可以想像,在即将到来的新一波内地游客潮中,难免还会出现磕磕碰碰,但愿极大多数居民能以包容、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特区政府更应以积极心态化解矛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无休止地抱怨,更要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题发挥,把不愉快事情无限放大,煽动居民与内地游客的对立情绪,制造新的混乱。
凡事都有两面性,新一波内地游客潮对香港带来多方面影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理性应对、积极作为,尽量让内地游客和香港的相关行业、居民都满意。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文章来源:香港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