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卫昕
5月9日下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北京会见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一行。夏宝龙主任表示,在香港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发展好旅游业对全力拼经济、谋发展非常重要。这是继到港考察调研后,夏主任在京首次会见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部门主要官员,为香港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指明方向,反映出中央对香港由治及兴新阶段振兴旅游业、实现经济新飞跃的高度重视。
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
夏宝龙主任指出,当前香港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香港旅游业发展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多用新思路。随著香港与内地逐渐恢复全面通关,香港入境旅游市场在2023年大幅回暖,全年共有3400万人次访问香港,其中内地旅客依然是访港主力;上半年访港旅客数量约为1300万人次,其中超过1011万人次来自内地。然而相较于2018年内地访港游客超过5100万人次,香港旅游业复苏依然任重道远。
内地游客数量的大幅下跌,表明香港的旅游业需要有新的发展思维,笔者认为,香港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来自几方面:一方面,随著近年来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年轻一代的视野更为广阔,且出行需求更加多元。他们更注重文化旅游和特色旅游,以往备受推崇的“购物之旅”已经不再是其首选。同时,青年一代游客更注重城市带给他们的情绪价值,例如,去年以烧烤出圈的淄博,将“好客山东”发挥到了极致,工业城市哈尔滨,也以其对南方“小土豆”的体贴照顾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相比之下,香港则缺乏此方面的人文名片。另一方面,2019年“修例风波”对旅游业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内地游客对来港旅游仍存有心理隔阂。也有很多内地市民在社交网站上分享在香港旅游不愉快的经历,例如,部分香港人对说普通话的内地游客态度不友好,甚至存在歧视行为,这些行为让内地游客感到无法接受。香港旅游业对内地依存度高,而对内地游客的歧视行为会使其感到不被欢迎,从而不再选择香港作为旅游目的地。
针对以上情况,香港旅游业界要积极开拓新的思维,通过加强规划统筹,从政府和市场两端、入境游和本地游两大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侧综合施策,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设计,妥善处理香港本地居民生活需求与旅客体验需求之间的关系,大力打造主客共享的旅游空间,才能为破解当前香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遇到的挑战与瓶颈找到方法和路径。
要树立“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
夏宝龙主任强调,要树立“香港无处不旅游”的理念。今年以来,中央惠港政策不断为香港旅游业发展带来利好,国务院批准增加陕西省西安市、山东省青岛市为内地赴港澳自由行城市,目前内地共有49个城市的居民可通过自由行政策到香港旅行,主要是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对于香港发展高增值旅游产品和线路具有积极意义。
笔者认为,香港可以加强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人们喜闻乐见的新产品。香港中西文化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完全有条件开拓各类深度游、特色游,例如,利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视觉文化博物馆等平台打造“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等各类文化产品,同时,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比如受到年轻人欢迎的国风汉服、围炉煮茶等,将“诗”和“远方”更好的结合。相信这不仅可以吸引年轻的游客,也可以吸引香港本地市民,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除此之外,针对喜爱自然风光的游客群体,香港还有200多个离岛和风景秀丽的郊野公园;同时,香港还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盛事之都,今年来已有40多项大型活动和国际会议在港举行,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均有磁石效应。
香港旅游业界应当积极对接中央惠港政策,充分发掘本地旅游资源,推动香港旅游业朝多元化、高增值、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旅游业界一是要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可以结合“港人北上”旅游消费的新动态,推动打造“深港优质生活圈”和“大湾区旅游经济圈”,促进大湾区居民周边游成为香港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二是要发展“一程多站”市场。结合推广中华文化IP,打造“港澳+内地”的深度文化体验精品游线路,未来还可以将商务、会展与“一程多站”旅游有机结合,吸引更多的文化旅游、商务旅客来港。三是要加强对外宣传推介。为香港旅游业注入更多国际化元素,提升香港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积极举办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旅客访港,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亚洲盛事之都”的地位。
笔者相信,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以及特区政府的不断努力下,香港的旅游业将会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以及“好客之都”将会吸引世界的游客,为香港的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作者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广西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