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跨学科青年学子在沪交流 探索健康创新解决方案

浸大跨学科青年学子在沪交流 探索健康创新解决方案

日期:2024-05-22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香港浸会大学的46名师生,于5月13日至17日在上海进行为期5日的实地考察。学生分别来自浸大文理及科技学士(自订主修专业)和浸大理学士/社会科学学士(创新医疗与社会健康专业)的跨学科专业。交流团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的思维,结合科技和健康领域的专业知识,提供可促进整体身心健康的可行方案。

一日赛艇体验 国家运动员品格传承

在上海新艇申迪城市赛艇中心,浸大跨学科同学与前国家级、省级赛艇运动员进行交流,深入了解运动员在身心发展方面的需求。同学亲身体验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挑战,并进行了主题为“沪港交流 文化同舟”的赛艇比赛。二年级的郭同学表示:“包容、沟通、投入,是我认为在赛艇运动中最重要的3个品格,这是我从专业的教练和队员身上学到的,让我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受用。”

浸大创新医疗与社会健康专业课程主任黄雅君博士称:“同学们从最开始有些害怕下水,到最后全部出色完成比赛,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同学的勇敢,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进步。赛艇运动也培养了同学的协作精神,希望今后这种交流活动能够继续,惠及更多的学生。”

沪港青年协作 共商跨学科解决方案

同学到访上海体育大学与中国太保共同建设的上海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体验AR滑雪、田径、飞碟射击和步枪射击、大小球类、单车等各类运动,了解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障碍等各类身心健康问题,以及现存的评测、干预、保障等解决方案。

在上海体育大学刘阳教授的带领下,浸大同学与来自上海运动健康促进现代产业学院的同学,分成8组,针对中国内地或中国香港当前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健康问题,以跨学科的理念共同设计、改善一项运动健康促进项目,或结合运动健康促进和金融保险来设计新的产业项目。

上海体育大学刘阳教授表示:“沪港两所高校同年级的同学透过交流互动式的学习,让他们对于运动+健康促进+金融保险这一跨学科合作的创新产业模式有了更深的了解。而这种基于项目的方案研发形式,更是加强了同学们对于相关产业的实践能力。”

探访沪科创企业 拓展未来职业想像力

同学参观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了解最新研发的外科和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浸大文理及科技学士(自订主修专业)二年级的易同学已经确定了健康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学习路径,他表示:“这次的企业参访让我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理解,明白高精度电机与人工智慧演算法相结合的工作中的技术困难,并看到了他们攻坚克难的决心。让我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浸大同学还来到了位于浦东的中国电信资讯生活体验馆,了解不同场景下资讯科技如何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市民。浸大创新医疗与社会健康专业二年级李同学表示:“我对中国电信的老友亭项目印象深刻,他们将从前的公用电话亭改造成了新型数字电话亭,包含15分钟生活圈查询、一键叫车功能、免费充电、3分钟免费紧急通话等助老服务。对于同样老龄化非常严重的香港,也有借鉴意义。”

近年来,浸大致力发展跨学科教育,透过当下全球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复杂议题,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从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本次交流团是浸大跨学科本科课程部与香港游乐场协会合作,并得到田家炳基金赞助,支持香港学生品格培育和发展,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身份认同。

浸大文理及科技学士(自订主修专业)课程主任张引博士总结此次上海跨学科学习之旅,他表示,这次机会十分难得,能让香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国家经济、技术、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跨学科教育十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们通过实地考察,能够将问题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利用跨学科思维,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前国家级赛艇运动员与浸大学生交流
浸大同学体验赛艇运动
在上海新艇申迪城市赛艇中心举行主题为“沪港交流 文化同舟”的赛艇体验赛
浸大同学在上海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体验AR射击
香港浸会大学与上海体育大学学生小组讨论
沪港两校学生合作设计运动健康促进项目
浸大同学在上海体育大学
浸大同学参观上海卓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雨桐 监制:连振海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