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锦铉
一提起茶的别称,我们常会想起“茶圣”陆羽《茶经》记载:“茶者,南方嘉木也。”“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当茶人提起“嘉木”,指的就是茶。槚,《尔雅·释木》中说,“槚,苦荼。”茶,在唐代以前,大多数写作“荼”,意即“苦茶”。蔎,指有香气的茶。茗,本指较晚采摘的茶,也指嫩茶芽,现在为茶的雅称。荈,指茶的老叶或粗茶。
历朝历代文人雅士赋予茶有诸多的异名、别称、雅号,我初步收集有40多个,可谓是妙趣横生。
可按字数划分:
一字曰:荼、槚、茗。
二字曰:碧霞、云华、甘露。
三字曰:麒麟草、橄榄香、苦口师。
四字曰:龙芽凤草、玉川先生。
可按形味意神划分:
曰形字:玉爪,嫩芽泡开后状如爪尖。
曰味字:香茗,白居易《晚起》诗:“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曰意字:水厄,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意为“水灾”。
曰神字:清风使﹐出自唐代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可按功效作用划分﹕
茶可减睡意﹕不夜侯,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茶可消酒肉毒﹕消毒臣﹐唐人曹邺《饮茶》:“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茶,天天在喝,喝的是甚么?有人喝价钱,有人喝色香味,有人喝健康,有人喝心意境……我钟意一个茶的品牌名曰“贵自在”,实际就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贵和天下,自在人生。
在茶的众多雅称中,我比较喜欢“涤烦子”。我有时会选择独处泡茶,或与三两友人喝茶闲聊,洗去烦闷,洗涤身心。唐代《唐国史补》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明代潘允哲诗曰:“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喝茶的过程,就是提醒茶人要活在当下,尽己力,少烦忧,追求自在的心意境,因此茶作为“涤烦子”历来备受赞咏。
来源:地区报《港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