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青香港|青语同学会参观“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鲁青香港|青语同学会参观“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

日期:2024-08-26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8月24日(六),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青语同学会的同学参加了由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的“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活动。

是次画展分为四个单元,其中包括“河山新貌”、“万众一心”、“百家争鸣”以及“艺汇香江”,作品数量达120余幅。其中包括徐悲鸿、齐白石、钱松喦等现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部份作品更由国家文物局特别批准首次来港展出,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画展以艺术的形式,向市民展示新中国建设的辉煌历史。参观者可以透过欣赏名家的书画作品,感受前人团结一致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欣赏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一睹名家笔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风景。

青语同学会在展厅外合影留念
同学们按单元在展厅内参观
同学按兴趣自由欣赏画作

本次观展的机会难得,部分画作更是首次在香港展出。同学在活动后,对是次展览及名家的画作也有深刻的体会。

曾绰琳(香港大学学生)

蝉鸣渐稀,秋虫初鸣。暑假尾声,青语同学会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湾仔会展,观赏“今朝更好看”名家作品展,一同感受祖国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同时透过名家的画作,欣赏祖国的繁荣昌盛,以及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

杨之光的《矿山新兵》,以20世纪70年代的女矿工杨木英为原型,描绘出一个精神饱满、笑容灿烂的矿工,表现出青年为建设祖国不遗余力、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钱松喦的《天堑变通途》,展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它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也是新中国技术成就的重要象征。名家的画作,展示了我国人民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见证了前人努力不懈,让一个个梦想开花结果。点点滴滴,无不使我们动容,也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发。

吴冠中的《江南水乡》,巧妙地运用点和线的结合,把江南烟雨、青瓦白墙、如诗如画的美好景致跃然纸上。古往今来,江南的美好和宁静,无不使人心生向往。李可染的《鉴湖》,充分体会到美好的自然风光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连结。潘天寿的《鹰》,用指墨的形式,将雄鹰的气势呈现出来。吴作人在1972年画的《熊猫》,与最近在海洋公园出生的小熊猫互相呼应。天地万物,无形间都有一种微妙的连结。“万物静观皆自得”,同学们可以安静地欣赏百花齐放的名家画作,感受每幅作品背后独一无二的魅力。

“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这次画展,让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见证了前人辛勤劳动,为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让我们一览名家笔下的自然风光。盛世祖国,来之不易。我们怀著感恩的心,终将在这一片广袤而美好的土地上长大成人。愿有志青年,𢹂手前行,所到之处,终将繁花满地。

邓伯雯(拔萃女书院学生)

“今朝更好看”,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都是时代的缩影,都是人民的期盼。人民建设祖国,祖国孕育人民。新中国的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为建造更美好的中国奋战在第一线。百废待兴的中国在人民的砥砺前行中变得好看,变得美丽。大美中国,美的是景,更是人民的奋斗。国家安定,万物复苏,才能百花盛放。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海晏河清。毛主席曾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会接过先辈的重任,继续建造美丽的祖国,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山清水秀的大地上。

黄睿(苏浙公学学生)

万代风华盛,今朝更好看。新中国,是青山与绿水的画卷,是人文与自然的故事,是工业与文化的碰撞,是奋斗与安逸的交融。新中国,是活泼,是繁华,是浪漫的。

以前的我总是单纯的以为新中国就是一个新时代。直到现在才发觉,这个新时代的背后,是无数或壮阔或细腻的画面。那画面上,明晃晃写著两个大字──团结。

团结二字,将神州大地上的华夏子孙凝聚在了一起,众志成城地绘出了精彩动人的瞬间——因为团结,七位大师才能将来自工业港湾的精气神跃然纸上,绘成《虎踞龙盘今胜昔》;因为团结,吴静波教授才能将人民劳动时的朝气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夺红旗》中;因为团结,齐白石与徐悲鸿两位先生才能横跨三十年,共同绘出饱含知己感情的佳作《梅竹》。

团结就是力量。这不但是一句铿锵有力的口号,更是凝聚了千千万万个热血沸腾的传奇故事、凝结成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周子玉(香港都会大学学生)

我很荣幸有机会参观这次庆祝中国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感受到祖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一个观众,我对这次画展有以下几点感想和体会。

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祖国昌盛的各个面向。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从科技创新到文化传承,每一件作品都生动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正朝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前进。

画家运用不同的绘画风格,生动描绘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有宏大的历史画卷,也有细腻入微的日常场景;有挥洒激情的抽像作品,也有温馨动人的写实作品。多元的创作手法让整个展览异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

每件作品背后都蕴含著画家的独特视角与情感体验。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勾勒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生动画面,向我们展示了祖国繁荣发展的最新形象。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种对祖国赤诚之心的真挚表达。

总之,这次名家作品展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脉动。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感自豪,也明白自己责任之重大,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梁均溢(英华书院学生)

今日非常开心能够跟随青语同学会的一众老师和同学,参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今朝更好看”作品展。

在参观展览之前,我对中国的书画艺术认识并不深,但是一踏入这个展厅,我就被浓厚的中国艺术气息所包围,让我忍不住仔细去欣赏每一幅出自不同名家的作品。这些画作上呈现的,不只是五彩纷呈的颜料,更多的是在诉说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他们的主题多样,有描绘在辛劳工作的人们,他们见证新中国成立的艰辛;有描绘中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去感受祖国的自然风光。
最令我深刻印象的是由著名画家齐白石和徐悲鸿所共同创作的《梅竹》。一幅画能够超越三十年再被创作,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从徐悲鸿所画的竹,到齐白石画上那精致的梅花,融合展现在我眼前。
他们,是中华文化的宝贝,是见证时代进步的证据。

钟嘉乐(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二中学学生)

我从小就对书法、字画等传统艺术作品感兴趣,也十分仰慕齐白石和徐悲鸿先生的作品,所以我报名参加了这一次画展。在展览中,我不但看到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同时也有机会看到出自不同名家的珍贵作品,让我感受到不同书画家风格各异的画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次展览展现了建设新中国的主题创作,凸显了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取得的非凡成就,让我获益良多。

江鹏(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书院学生)

方方正正的展览厅内,朱红色的画壁上,静静地陈列著一部部述说历史的名作。从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再到饶宗颐、林天行、蔡豪杰等等名家,从《铁索桥》、《鹰击长空》、《绥山桃熟》,再到由齐白石和徐悲鸿两大名家合力描绘的匠心之作《梅竹》,此次“今朝更好看”的展览,无疑是一次鉴赏艺术之美的豪华盛宴。

但它又不仅仅只是一次关于“美”的旅行,它更是一次历史的述说。当我站在展览厅内、站在画廊的地板上时,我仿佛同时也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从喷吐黑烟的钢铁铁舰、到新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再到质朴纯真、笑容洋溢的人物齐心劳动,展馆中每一幅作品里,似乎每一笔、每一划都在勾勒、描摹、渲染、点缀著那个奋斗的时代、那个纯真的时代、那个齐心建设新中国的时代。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中,一切事物都蓬勃生长。人们朝气蓬勃,为新中国建设而奋力拼搏,一座座高楼大厦、水利设施拔地而起,一粒粒种子发芽、一朵朵鲜花的嫣然绽放,其背后,无一不是人们对于新时代的努力和期盼。

这不仅仅是一次画展,也不仅仅是一次艺术鉴赏,它更是中国百年来的跃进和腾飞。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李天源 监制:连振海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