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鸣:反击美国霸凌,香港可发挥哪些作用?-紫荆网

屠海鸣:反击美国霸凌,香港可发挥哪些作用?

日期:2025-04-15 来源:信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屠海鸣

最近两周来,美国“关税大棒”肆意挥舞,严重破坏世界贸易秩序,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令特朗普政府没有想到的是,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霸凌”与“反霸凌”的急剧、猛烈程度为中美建交以来之最。

4月1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访问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希望中欧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此前,欧盟宣布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的反制措施。

4月14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后,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周边国家的首次访问,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将为中国反对美国霸权提供坚定支持。

人们还留意到,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启动仪式。英国是本届消搏会的主宾国,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家企业携4100余个品牌参展,体现出对中国市场信心满满。

打关税战没有赢家,同世界作对,将孤立自己。当地时间4月11日晚,美国政府突然修改关税细则,将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美国这些产品的最大来源国是中国,有网友称:“特朗普找不到台阶下,就自己搬个凳子下来了”。

中国有力反击美国霸凌,香港坚定站在国家一边。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在反对美国霸凌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特殊作用。依笔者之见,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大有可为。

对美贸易“调节阀”的作用

上周二(4月8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行政会议前在记者会上,对反击美国霸凌,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批评美国政府滥施关税,肆意破坏世界贸易规则,损害全球贸易,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全球化进程。二是表明香港始终支持并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对所有进口货品,包括美国产品,都不设关税。三是提出香港特区政府七方面的应对措施。

李家超代表香港特区政府表达的鲜明立场和有力措施,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好评,特别是香港继续实施“零关税”政策不变,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据悉,李家超还将于今年5月联同内地企业一起访问中东,发掘市场机遇,展现出加强国际交往合作、积极深化区域合作的坚强决心。

香港保持“零关税”政策不变,是为中美贸易设置了一个“调节阀”,于大盘、大局、大势都有利。2024年,中美贸易额为6882.8亿美元,其中,中国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进口商品中,有些属“中国所需,难以替代”,当直接输入内地因高关税而成本剧增时,企业可以绕道香港,降低成本;进口商品中,还有一部分属可替代品,若在香港和内地之间设置关税“门槛”,即可调节“流量”。

香港作为“自由港”,令中国反对美国霸凌多了一张“牌”,而且是“王牌”,既坚持原则性,针锋相对;又保持灵活性,游刃有余。

制度型开放“示范者”的作用

美国政府对185个贸易伙伴实行“对等关税”,令世界看清美国的“关门”政策已占上风。

美国“把大门关的越来越紧”,中国“把大门越开越大”。中国正在推进的高水平开放,核心是制度型开放,令在华投资的各国企业都可享受“国民待遇”。当美国对华“关门”时,中国必然以更大力度推进面向欧洲、日韩、东南亚、中东、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在国家推进制度型开放过程中,香港完全可以发挥“示范者”的作用。

制度型开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香港在金融、医疗、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规则非常先进,且与国际接轨,行之有效,深得外国投资者的青睐。内地可以直接复制香港的先进制度,也可在香港这些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内地的互联网经济发达,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可按照“香港制度+内地产业”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

香港助力制度型开放,应以大湾区为切入口。比如,第一步,把“香港制度”移植到前海、横琴、河套、南沙四大平台进行试验,修订完善;第二步,把经4大平台试验修订后的制度,推广到大湾区9市,进行“再试验、再修订”;第三步,把经大湾区9市试验和修订过的制度,逐步推广到内地。

“一国两制”实践进入新阶段,香港的重要使命是“更好发展自己、贡献国家”。香港制度作示范,推动制度型开放,正是香港“贡献国家”的重要抓手。作为“示范者”,须展现出主动姿态,香港管治团队和相关业界应把国家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主动建言献策,积极推动香港制度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

投融资“源头水”的作用

中国对美国的霸凌实施反制措施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仍在考虑所有可能的对华政策选项,包括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股票交易所除牌。

据统计,截至2025年3月,共有286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交易所上市,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科技巨头,总市值达1.1万亿美元。若美国真的将中国公司从美国股票交易所除牌,将给中国企业投资融资带来不利影响。

分析中资企业到美国上市的主要原因,大致如下:一是上市周期短。中国企业登陆纽交所或纳斯达克,从前期准备到正式挂牌,平均只需要8-12个月。二是融资环境活跃。美国股市日均交易额长期保持在1300亿至3000亿美元之间,投资机会多。三是容易提升国际知名度,上市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被全球投资者知晓,购买股票的投资者会主动了解公司,相当于做了活广告。

美国股市的以上优势,正是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著力点。未来,当香港股市可为中资企业提供同样的服务时,美国对中国公司“除牌”也就失去“杀伤力”。反对美国霸凌,香港须为中资企业提供“资金池”“避风港”“源头水”。

吸引人才“强磁场”的作用

“关税战”仅是美国霸凌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美国还以国家安全为名,处处打压人才。比如,有多名在美国工作的外国科学家入境时遭到阻拦、监禁和遣返,有名黎巴嫩医学专家被指手机存有“同情”黎巴嫩“圣战”组织的视频;哈佛的俄罗斯女科学家被铐走的理由,竟是手机里存著“批评美国政府政策”的视频。

美国《自然》杂志最近发布了一项民意调查,在对 1608 名科研人员的调查中,有75%的受访者考虑离开美国。离开美国的主要理由有二:一是美国政府正在大幅削减科研经费,二是入境限制与签证撤销。

中央支持香港全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希望香港不仅为自身发展、也为国家发展吸引人才。如今,美国在驱赶人才,这正是香港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绝好时机。

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通达世界主要城市的航班非常密集,每年举行的各类国际盛事接连不断;香港是普通法地区,国际认可度高;香港实行“两文三语”,英语是官方语言,易于相互沟通;香港气候宜人,人居环境优越。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在利用好这些优势的同时,香港还应分析研究不同科研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引才、用才、留才措施,形成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强磁场”,为反对美国霸凌提供持久动能。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非常重视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特殊作用。他于3月20日在北京会见香港欧洲商会访京团时表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加强和拓展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为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地企业在香港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夏主任这番话是说给香港欧洲商会的,也是说给所有外商的,更是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主动作为,为国家高水平开放和反对经济霸权做出贡献。

面对暴风骤雨,香港须从容不迫,站稳脚跟,审时度势,积极作为!

(作者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信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安涛 校对:刘雨桐 监制:张晶晶
总奖金逾百万港元!首届香港国际AIGC文化数字内容创作大赛正式启动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香港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关税战下彰显强大韧性
贸易战下,香港金融市场运作顺畅,稳健向前
俄方“要看美方具体行动” 波兰劝俄乌相互妥协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