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芬:多渠道架设民间外交之桥-紫荆网

梁美芬:多渠道架设民间外交之桥

日期:2025-04-30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梁美芬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再次明确了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定位。这既是对香港独特角色的充分肯定,更凸显了其在新时代中国外交格局中的独特价值。

本届特区政府积极努力,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开拓新市场,如中东地区、东盟国家等,并大力支持香港申办各类专业及经贸国际峰会。行政长官李家超亦树立榜样,身体力行,为香港开拓更大舞台。最近李家超亲自率团赴浙江考察交流,精确提出邀请科技公司落户香港,成绩令人鼓舞。与此同时,特区政府也在全力推进“引进来”工作,积极吸引海外企业来港投资兴业。

自特朗普发动无差别关税战以来,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持续恶化,却间接为香港的民间外交开辟了更大的空间。透过坚持“一国两制”、低税率和自由港等制度优势,聚焦人文交流、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全人类共同关切的领域,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将香港“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重要角色转化为实际影响力。

建设人才交流纽带

由特区政府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功汇聚了东南亚、中东及欧洲等多国政商领袖,不仅促成多项跨境合作项目,更创新性地构建了“半官方、半民间”的交流模式。这种兼具灵活性与影响力的对话平台,已成为国际社会解读内地及香港政策的重要窗口。

贸发局与旅发局积极组织香港各界代表开展海外访问计划,推动双向沟通,与当地华商总会、智库网络及民间友好组织建立联系,强化香港作为区域资源配置枢纽的功能。这种“民间起动”的外交方式,在国际形势波动时发挥着独特的稳定关系作用。

香港拥有5所跻身全球百强的顶尖学府,这不仅是城市的巨大优势,更是香港民间外交的一张王牌。这些大学持续吸引全球顶尖学者和优秀学子,使香港成为首屈一指的学术交流枢纽。公开数据显示,香港高校吸引了大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现有逾1.5万名来自东南亚、南亚及非洲的留学生。这批学子毕业后多成为促进本国与华关系的关键桥梁。可见,香港的大学不仅培养人才、建立纽带,更能为全球社会治理贡献智慧。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有大学近期率先与外交学院达成合作,突破传统教育框架,首创独特的外交人才培养新模式。这种在全球大学间建立持久稳定的多元合作网络,既能探讨教育理论,又能开展实务合作,形成“教育—人才—科技”全球化的新生态链。

促进跨领域联通共融

除大学人才培育外,香港民间外交的作用在商界与专业界尤为显著。透过频繁出访,尝试突破政治范畴,商界与专业界积极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此举值得赞赏。而民间外交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从兰桂坊国际美食节的烟火气,到深水埗文创市集的活力;从庙街粤剧的传统韵味,到故宫文化博物馆与M+的当代艺术碰撞。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始终散发独特国际吸引力。全球各地的旅客和驻港人士正是透过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及商业协作,理解香港、扎根香港;年度盛事如巴塞尔艺术展,以及中美青年艺术家对话,更成为超越政治藩篱、促进文明互鉴的典范。

笔者乐见,香港茶餐厅内各国食客畅谈无阻,大学院校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难题;在文化艺术与体育舞台上,见证东西方文明深度交融。笔者相信,香港在促进国际民间交往上,不但在讲香港故事、中国故事,还在同心谱写各国人民之间的新故事。无论是官方层面的公共外交或民间人士担起的民间外交,都可以加快构建、相辅相成,共同架设民间的外交之桥,而民间外交的灵活、多元、包容的特性,未来会成为促进国际间合作的重要渠道。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藏港青少年齐聚雪域高原 以球为媒共庆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李家超:香港双向平台独一无二 助外资拓华、内企出海
港澳车“北上” 今年暑假以来同比大增28%
高净值投资者持续看好 香港财富管理业增长强劲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