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教大)于7月10至11日举办「中华教育学会(CSE)第二届年会」,汇聚来自澳洲、加拿大、新加坡、英国、美国及中国内地等国家及地区以及本地超过300位教育领域专家和研究人员,以「数字时代的全人发展:全球脉络下的中国视角与实践」为主题,共同探讨数字时代下全球教育界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及创新对策。

本届年会首次由教大主办,并由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及浙江大学联合协办(按英文校名首字母顺序排列)。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紧凑多元,包含六场主题演讲的主论坛、五场杰出学者论坛、三场专题研讨会,及超过三十个分组论坛,议题聚焦AI赋能教育、全人发展和教育转型三大核心,深入探讨从学生能力培养、教师角色重塑到学校组织创新的全方位应对策略。

教大校长兼中华教育学会2025年轮值会长李子建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全人发展不仅关乎个人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国家长远繁荣的重要基础。」他以「全人教育与全人发展之视角:生命教育、中国文化与教育及其跨领域启示」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深入阐释全人教育与发展的内涵,并融合生命教育和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剖析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及赋能个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对不同议题发表主题演讲。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线上参与)指出,教师使用数字技术时,需解决认识和技术层面问题,关键在于处理好技术与人文、现代与传统、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伦敦大学学院李嵬教授则提出「共同学习」的概念,挑战传统师生权力关系,强调师生应在相互学习中达成理想成果。

教大郑美红教授则分享研究发现,融入在地文化的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这在AI时代尤为重要。教大荣休校长、多伦多大学许美德教授欣喜重返第二故乡,她用地道粤语开场,强调CSE体现「和而不同」的理念,可为应对当今各国地缘政治极性纷争与实践全人发展提供启迪。在主题演讲环节,许美德教授聚焦中文学习和创造性艺术潜能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由她参与撰写的新书《Musical Talent and Its Promotion i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Worlds》,希望借此深化人们对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解。



西安大略大学、CSE创会会长李军教授提倡教师应成为「专业改进者」,学校则转型为可持续改进型组织,并提出「专业改进共同体」的新概念,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教育进步。

年会的重点之一是「杰出学者论坛」,汇聚国际顶尖教育领袖。在首场论坛上,教大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院长兼教育领导讲座教授麦博思教授,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中心执行主任程贺南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蒋凯教授,以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阚阅教授,围绕教育领导力发展、全球变革背景下的价值观构建,以及文化对话等重要议题展开交流,为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提供战略性见解。其余四场论坛则聚焦于面向未来教育的评估、数字时代课程与教师发展、教育创新以及教育中的价值观与伦理等议题。

教大此次主办中华教育学会年会,彰显了其在数字时代推动教育创新及国际合作的决心,亦展现了教大在高等教育界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教大将继续积极推动融合中国智慧与国际视野,致力构建面向未来、赋能新世代的教育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