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中心)今日(七月十六日)表示,广东顺德今年七月出现基孔肯雅热爆发情况,由外地输入个案引起,截至七月十五日已录得478宗个案,患者症状轻微。虽然香港今年暂时未录得基孔肯雅热的确诊个案,但为审慎起见,中心已为应对输入的风险做好准备,并会继续密切监察基孔肯雅热在邻近地区传播的趋势。
基孔肯雅热是经蚊子传播的疾病,亦是本港法定须呈报的传染病。其病征与登革热相似,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烧和关节痛。其他常见病征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和红疹。大部分病人可以自行痊愈,但个别病人的关节痛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基孔肯雅热的死亡率一般较登革热为低。本港在二○一六至二○一九年每年录得介乎一至十一宗个案,全部为外地传入个案,由二○二○年至今,没有录得确诊基孔肯雅热的个案。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曾经录得基孔肯雅热个案。截至今年六月初,全球14个国家/地区共录得超过22万宗个案(包括内地、台湾、新加坡等香港人的旅游热点),当中约80宗为死亡个案。
中心发言人说:「香港目前尚未有发现主要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埃及伊蚊,但本港常见的白纹伊蚊亦可以传播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的输入个案如在传染期被蚊子叮咬,有机会导致本地传播。如控蚊成效不足,更有爆发的风险。因此,市民不应掉以轻心,控蚊工作至关重要,包括防止蚊子滋生及避免被蚊叮。市民不论在本地或外游时,应时刻注意防蚊控蚊及采取个人保护措施。市民如从受基孔肯雅热影响地区回港,应在14日内持续使用昆虫驱避剂。若感到不适,应尽快求医,并告知医生外游细节。」
发言人补充说:「根据广东省的资料,现时基孔肯雅热的爆发主要集中在顺德的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并非港人热门旅游地点。然而,由于市民频繁往来粤港等地,本港出现输入个案的风险有所增加。因应顺德的情况,卫生署已加强向旅客提供防蚊叮的健康忠告,并提醒回港旅客,如出现病征,应尽快求医或联络港口卫生人员求助,怀疑个案会被转介往医疗机构跟进。中心港口卫生科会加强巡查口岸,确保良好环境卫生及病媒控制措施到位;并持续进行健康宣传(包括提醒旅客外游期间采取防蚊措施),亦与相关持份者(如航空公司、旅游业界等)保持紧密联系,适时更新疾病资讯和健康建议。此外,中心将去信全港医生和医院提供最新流行病学资讯,呼吁留意外游回港的求诊人士是否有相关病征,如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应转介病人入院治理,并即时按既定机制向卫生署呈报,以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工作。中心的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会为怀疑个案进行检测。中心亦已知会医院管理局在各公立医院提高警觉及作出相关应变准备。」
卫生署会继续加强蚊传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向旅客发布旅游健康建议,并会透过线上及线下的不同渠道加强关于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公众教育。环境及生态局会提醒相关决策局及部门和业界持份者加强全港性的防蚊及灭蚊工作,而政府跨部门防治虫鼠督导委员将于七月二十三日召开会议,检视蚊患最新情况及各部门的防治蚊患工作,并部署未来的防蚊工作。
为防蚊传疾病,市民应继续采取下列防蚊措施:
彻底检查集水沟气隔、屋顶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碱性清洁剂擦洗沟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积聚的蚊卵;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应妥善弃置在有盖的垃圾桶内;
栽种花卉的水应每星期最少彻底更换一次,尽量避免使用垫碟;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避免在丛林逗留;及
户外活动期间,做好个人保护措施,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虫驱避剂。
含避蚊胺的昆虫驱避剂可有效防蚊,市民应注意以下事项:
先仔细阅读标签说明;
在进入可能被蚊叮的范围前使用;
涂在外露皮肤及衣服;
孕妇使用避蚊胺的浓度上限是30%,儿童则为10%*;
先涂防晒霜,再涂昆虫驱避剂;及
遵照标签说明,只于有需要时重复使用。
*如前往蚊传疾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而有机会被蚊叮咬,两个月或以上的儿童可使用浓度上限为30%的避蚊胺。
市民如发现蚊患,应致电1823,亦可参阅以下专题网页,了解详情:卫生防护中心及旅游健康服务基孔肯雅热专页、最新旅游情报、使用昆虫驱避剂的注意事项、卫生防护中心Facebook专页及YouTube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