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海外同心绣、线上线下共传承。2025年7月3日,由潮州市海外联谊会、饶平县海外联谊会联合饶平县工商联、饶平县青企联以及饶平县各驻外商会举办的“潮水往复四海同心”海内外潮人潮绣接力活动正式启动线下活动,线上通道同步开启。
潮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著潮州千年历史文化,是全球潮人辨识度较高的潮州文化符号。今年,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将首次回到天下潮人故里、世界潮人寻根地——潮州举办。在这一背景下,海内外潮人潮绣接力活动借助潮绣这一代际传承的文化载体,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以“接力传承非遗技艺”的方式,推动海内外潮人共同完成一幅大型潮绣作品,展现潮人爱国奉献、感恩奋进的精神,凝聚全球潮人文化认同,为国际潮团联谊年会营造良好氛围。
此次由海内外潮人共创的潮绣作品长度约6米、宽度约1.5米。作品借鉴《清明上河图》的叙事手法,采用从左至右的时间递进式结构,将红头船、三江出海、潮人下南洋打拼、广济桥、镇海楼等一系列元素串联起来,讲述潮人从出海到归潮的故事,突出展现敢闯敢试、勇于开拓的红头船精神,展现潮人汇聚合力,携手在世界大舞臺创造辉煌的风采及其同心归潮的桑梓情怀。
启动现场,潮属社团、商会代表兴致勃勃地开展“首绣”。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展现了潮汕人海外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体现了海内外潮人的家国情怀。”绣框前,广东省委原副书记、国际潮团总会永远荣誉主席蔡东士执针绣出了红头船图案的船头部分。他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的先辈坐著红头船出海,如今他们坐著高铁、飞机回家,为的都是推动家乡发展。活动主题“潮水往复四海同心”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蔡东士还特意为作品题字。
国际潮团总会执行主席、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会长陈幼南及夫人陈张思敏也拿起针,认真地为红头船图案添上几针。“小时候经常看母亲刺绣,有时也跟著她一起做。这次活动,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陈幼南说,之所以选择绣下红头船图案,是因为红头船象征著潮人先辈历经风浪仍勇往直前、奔向世界的精神。如今,全世界各地都有潮人的身影。希望海内外潮人更加团结协作,为祖国和家乡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国际潮团总会执行主席张乙坤则在作品上绣下了榕树的图案。“绣著潮绣,想起小时候穿的衣服,也是父母一针一针这样做出来的,内心非常感动。”他表示,潮绣承载著海内外潮人的乡愁,此次活动将让更多海内外潮人了解、体验家乡文化,体会到来自家乡的温暖和美好。
国际潮团总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国际潮青联合会会长李奕标同样是第一次体验潮绣。他选择的是一个高楼大厦的图案。在他看来,这代表著发展、变化和未来,是对家乡的祝福。此次活动将把潮绣这一文化符号推向全世界,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全球潮人情感认同。
国际潮团总会荣誉会长、北京潮商会会长陈才雄,在潮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心指导下,手持绣针细心落于潮绣作品“红头船启航”之上。他深情地感慨道,此次活动将凝聚海内外潮人的心志,携手为家乡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通过此次亲手体验潮绣,他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并呼吁更多潮人关注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日本潮州会副会长庄文德竖起大拇指为活动点赞说,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一针一线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全世界的潮人团结起来。
饶平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饶平县海外联谊会会长陈建娜表示,在潮州市海外联谊会的支持下,此次活动从今年3月开始筹备,开展了线稿起草确定、线上H5搭建、线下展馆布置等工作。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就是为了让更多海内外潮人参与进来,体现潮人同心合力的精神,助力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举办。活动将持续至11月上旬,接下来将广泛发动潮属社团、商会代表参与,线下依托饶平县统战文化共建基地——谢秀华潮绣文化馆作为常设场馆,线上则开展“为潮绣助力”活动,预计参与规模将达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