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DSE放榜日,不少学生压力倍增,甚至出现焦虑和失眠等情况。在面对这一关乎前途的重大转捩点时,出现负面情绪确实非常普遍,家长和老师应协助学生舒缓焦虑,让他们明白到,关键不在结果,而是如何应对转变的思维。

临近DSE放榜日,不少学生压力倍增
岭南创见︱适当压力激发潜能三大技巧助缓解
对于学生而言,面对升学就如同船只在大海中航行。适当的风力能够加速船只航行,但如果风太大,则可能使其失控,甚至在大海中迷失方向。当学生面对较大的压力时,应如何转换风向,再次扬帆起航呢?岭南大学心理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萧爱铃教授希望透过以下三大技巧,帮助学生运用「情绪导向应对法」来缓解压力。

DSE放榜在即,考生压力在所难免,但透过适当应对策略、朋辈支援网络和系统性预防计划,可将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
1.建立社交支援网络
学生可以透过和家人、朋友及同学沟通,分享内心感受,透过主动表达释放部分压力。此外,参加迎新活动和兴趣小组,也有助学生建立支援网络,当青少年发现「不只我一个人」时,压力会明显减轻。萧爱铃教授与研究团队多年来透过岭南大学「心理健康大使计划」接触青少年群体,发现经培训的健康大使为中五同学设计的支援活动,最贴近学生需求,参与后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明显下降,福祉感提升。

萧爱铃教授与研究团队多年来透过岭南大学「心理健康大使计划」接触青少年群体,发现经培训的健康大使为中五同学设计的支援活动,最贴近学生需求,参与后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明显下降,福祉感提升。
2.学习放松技巧
学生可以尝试以「B&B呼吸法」——即慢慢吸气4秒,屏住4秒,再呼气4秒。每天练习15分钟,可舒缓内心焦躁不安的情绪,长期坚持更有助于情绪管理。
3.保持运动习惯
运动时,大脑释放的多巴胺和脑内啡等「快乐荷尔蒙」能减轻压力,带来愉悦感。若能坚持每周至少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对改善情绪和提升睡眠质量都有裨益。
岭南创见︱认知重塑避开思想陷阱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踩中思想陷阱,例如为准备重要活动而节食两周,却因为某晚吃了薯条后自责,夸张地认为「连两周节食计划都无法完成,这辈子注定碌碌无为」,最终甚至自我标签,将自己视作失败者。这便是典型的「绝对化思维」。与其沉溺于已发生的事情,不如思考如何实际解决问题。

岭南大学心理学系「和富李宗德咨询及辅导心理学研究中心」近日与粤港澳大湾区内16间高校达成共识,将岭大「心理健康大使计划」课程纳入朋辈辅导计划。

粤港澳大湾区内16间高校达成共识,将岭大「心理健康大使计划」课程纳入朋辈辅导计划。助力青少年提升个人幸福感,促进校园与社区整体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培养以ABCDE思维模型思考。
ABCDE思维模型是一个理性情绪行为的框架,包括A(Adversity困境)、B(Belief信念)、C(Consequence后果)、D(Disputation驳斥)及E(Energy能量)。其中最关键的在于B(Belief信念),因为人往往被固有的想法束缚,只要转换思维模式,保持正面,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其次,制定前瞻性计划,将大目标分拆成小步骤。
对于DSE成绩未如理想者,可同时准备多条出路,例如副学士、高级文凭、海外升学等。
第三,提升时间管理能力。
一味追求完美会造成压力,学会为事情排好优先次序,按排列重要性来逐一处理,同时接受「凡事无完美」,给予自己成长和进步空间。
岭南创见︱朋辈辅导助培养抗逆力
萧爱铃教授所领导的岭南大学心理学系「和富李宗德咨询及辅导心理学研究中心」近日与粤港澳大湾区内16间高校达成共识,将岭大「心理健康大使计划」课程纳入朋辈辅导计划。萧教授也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参考此模式,在更多中学推广,培养学生抗逆力,建立校园互助文化。

岭南大学心理学系讲座教授及系主任萧爱铃教授
萧爱铃教授相信,升学在即,压力在所难免,但透过适当应对策略、朋辈支援网络和系统性预防计划,可将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将DSE视作人生其中一个关卡,而非终点,时刻提醒自己仍有许多优点和潜能,定能大步跨越重重难关。

萧爱铃教授:将DSE视作人生其中一个关卡,而非终点,时刻提醒自己仍有许多优点和潜能,定能大步跨越重重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