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慧敏:放债人规管如何更精准发力

简慧敏:放债人规管如何更精准发力

日期:2025-07-14 来源:紫荆号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日,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就加强规管持牌放债人展开公众咨询,提出6项措施加大力度处理过度借贷问题(“新方案”),尤其针对低收入人士及外佣群体。笔者原则上欢迎当局正视问题,惟细察建议细节,仍有完善空间,方能在保障借款人与维持市场活力之间取得平衡。公司注册处网站显示,2024年共接获214宗有关放债人的投诉,较2023年几乎翻倍,创6年新高,同期发出的纠正命令达294份,警告信22封,足见放债人违规问题之严重性。

虽然“新方案”在加强规管无抵押个人贷款的措施上着墨甚多,但却未提及违规罚则。若罚则缺乏阻吓力,再多规管条文亦恐沦为“纸上谈兵”。建议当局研究提高罚则,明确放债人一旦被证实违反“新方案”,即面临罚款、监禁及/或除牌等惩处,让放债人不敢越界。

其次是“信资通”的不完全覆盖率引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截至今年5月,仅36家放债人加入“信资通”,虽覆盖64%无抵押个人贷款市场份额,但香港约1000家从事无抵押个人贷款业务的放债人中,仍有约964家(占余下36%贷款市场份额)尚未参与。“新方案”建议无抵押个人贷款业务达一定水平的放债人(如每年相关贷款总额达1亿元的约50家放债人),须加入“信资通”,当局期望把覆盖率提升至约85%,姑勿论此举可能诱使大型放债人“拆细”业务以逃避监管,即使顺利实施,“信资通”依然未能做到全覆盖,此信息缺口恐将导致信贷风险传导至银行业界,不容忽视。

此外,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新方案”提出规定“所有放债人定期向‘信资通’提供其借款人的个人信贷资料”,但“定期”一词未列明申报频率,若资讯更新不及时,借款人仍可在多家放债人间“拆东墙补西墙”,轻易突破“新方案”设定的上限。新加坡的做法——所有放债人必须在批贷前向Moneylenders Credit Bureau(新加坡的信贷资料数据库)提供与该笔贷款有关的信贷资料及取得拟借款人的信贷报告,值得政府借鉴。

贷款咨询人的角色亦须重新审视。现时不少外佣未经雇主同意,擅自将其列为“贷款咨询人”,导致雇主饱受收数公司滋扰。

笔者认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禁止放债人要求借款人提供贷款咨询人”。咨询人角色对贷款申请模糊,彻底禁止方可从根源切除滋扰源头。

“新方案”提出由公司注册处统一负责放债人发牌及监管事宜,取代目前牌照法庭、公司注册处及警方的“分散式”监管制度,是进步之举。然而,最为关键的“信资通”监管模式含糊,香港金融管理局认为放债人不属其监管对象,故不直接监管“信资通”。值此咨询良机,业界应把握机会及时向政府提出真知灼见。其中,有意见认为,应划一银行与放债人在信贷资料数据库方面的规管,以避免信息不对称衍生的风险。

最后,本次咨询主要聚焦于外佣,但学生、长者及家庭主妇同属高风险群体。因此,笔者已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上促请当局提供其他群体的细分借贷资料,让公众看清问题全貌,以强化咨询工作的参考依据。期望市民在8月22日咨询期结束前积极表达意见,共同建立健康和负责任的借贷文化。

转载自:明报《Money Monday》

来源:紫荆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